于泽远: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拉开帷幕

时间:2019-10-28 07:5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早点

蓟燕春秋

为期四天的中共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四中全会)今天在北京拉开帷幕。会议的主要议程包括平代表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早在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勾画出到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并首次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设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六年过去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底包含哪些内容,它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意义和作用,它将如何推动包括中共自身改革在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等等,正是这次四中全会要讨论和回答的问题。

有舆论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解读为继农业、工业、科技和国防四个现代化后,中共提出的“第五个现代化”,这个解读比较贴切。不同的是,前四个现代化主要在物质或生产力层面,“第五个现代化”则是强调制度或生产关系层面。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在物质或生产力层面的巨大进步举世瞩目;但在制度和生产关系层面的进步相对较慢,以至于给人留下经济与政治改革不匹配的印象,令中国的政治、社会制度缺乏说服力和吸引力。

这种差异的产生固然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因素,但也确实存在权力缺乏监督制衡等诸多弊端,以权谋私、社会不公、利益集团固化、个人权利受损等现象仍广泛存在。制度和体制的弊端,以及各级官员普遍存在的能力与现代化要求不相适应,一直是中国社会进步的障碍。

在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获得巨大提升之后,中共开始通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借此证明除西方制度之外,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也是可以达成现代化目标的一种模式。

10月24日召开的中共政治局会议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定位于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并披露了“三步走”的总体目标:到中共建党100年(2021年)时,中国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中共建国100年(2049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这一总体目标与中共十九大提出的现代化“三步走”目标相呼应。在具体内容上,预计四中全会将审议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将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中共自身建设等领域的体制机制,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等多方面内容。中共也将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有消息说,四中全会或将讨论高层重大人事变动。不过从中共十九大作出的政治安排和高层近期动向看,这种可能性较低。

尽管中共中央全会有权决定包括政治局常委在内的人事变动,但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共都是通过五年一届的中共全国代表大会选出新的中央委员会,再由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在第一次全会上选出中共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会。过去30年,除非有现任政治局委员涉及腐败等问题落马,比如陈希同、陈良宇、薄熙来、孙政才,或者现任政治局委员或常委去世,比如谢非、黄菊,中共中央全会还没有讨论政治局及其常委会成员变动的先例。

四中全会是去年3月中共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时隔一年多之后再度召开的中共中央全会。这次全会肩负着擘画“第五个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任,应该不会让其他因素冲淡这一主题。

赞一下
(58)
62.4%
赞一下
(35)
37.6%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