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委会领衔做出来的集体愚昧

时间:2019-10-25 12:3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联合报

蔡政府处理陈同佳案,演出从“反送台”到“香港不办,我们办”的发夹弯,其中最主要的症结,就在凡事都由陆委会领衔定调,其他部会却没有发声置喙的地位。在决策偏歧的情况下,原应扮演主要角色的法务部门却形同被迫噤声,导致“制港抗中”的氛围泛滥,而此案最核心的“司法正义”却被压缩。如此一来,蔡政府对此案的决策当然难孚民众期待。

观察这次政府处理陈同佳案,每一次令人错愕的因应,都出自陆委会手笔。最初传出陈同佳要来台投案,陆委会第一时间即宣称拒收,要求港府将陈同佳留在香港,不要“踢皮球”,不要“放弃司法管辖权”。其后,包括阁揆苏贞昌、内政部长徐国勇、法务部长蔡清祥等人,皆一路附和这项论调。在蔡政府看情势不对而决定转弯后,又是陆委会发布声明,声言我方决定“派检警赴港押解陈同佳”。岂料,这又碰触到“跨境执法”的敏感神经,让港方感到难以接受。

照理说,因应这么一件受瞩目的跨境遣送事件,理应由各部会集思广益,共同协商研拟对策。但蔡政府的作法,却过度偏倚陆委会及国安幕僚意见,把政治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法务部门的主张撇在一旁,也因此一路演出失衡、犯傻的处理,让民众感到愤怒。其中最大的缺憾,是我士林地检署曾侦办此案长达十个月,并对陈同佳发布通缉;然而,检方的意见从头到尾都在政府决策中缺席。正因为如此,苏揆会说出“香港人杀香港人”、徐国勇说出“属人主义”的谬论,都是过度耽溺于政治对抗思维,对丧失司法主权问题浑然不觉。

在政策转弯前,法务部长蔡清祥曾和陆委会副主委邱垂正举行联合记者会。蔡清祥说,香港若对此案无管辖权,我方愿与港方讨论后续事宜,没有“拒收”问题;但邱垂正则辣口宣称,追诉犯罪,不可能任凭港府“操作管辖权”、“操作嫌犯来台”。法务部意图表达的善意,瞬间就被陆委会的呛声破坏殆尽。这场记者会也引发检察体系的不满,有检察官批评“行政干预司法”,有检察官呛称“没听说过有国家拒收通缉犯”,“难道台湾不要司法正义”。更有检察官反问,陈同佳杀人定罪证据都在台湾,我国要香港移交什么证物?连专精刑法诉讼的学者都呼吁蔡政府尽速停损,至此,政府政策才往回摆正。

除了“行政干预司法”外,事实上,政府在陈同佳案中“政治凌驾法律”的情况也相当严重。徐国勇大剌剌用“属人主义”为由,要将陈同佳拒于境外,只是其中一端。包括蔡总统数度强调,陈同佳来台“只有逮捕,没有自首”,同样也是在用政治权威指导办案。蔡英文上任后一直把“司法改革”、“司法正义”挂在嘴上,但她这次“拒收”陈同佳、自弃司法主权在先,又让陆委会领军处理此案,自己动不动对司法作为下指导棋,这不是在侵害司法的独立审判吗?

这种整个政府集体丧失理智的情况,和去年沸沸扬扬一年的“卡管事件”,其实存在类似的脉络。在“卡管”事件中,蔡政府一心要拔除管中闵的台大校长职务,认定此一目标后,不惜采取任何栽赃、罗织、曲解法令等手段,即便接连损失三名教育部长也在所不惜。当时那些急着向蔡总统表功的官员,只顾四下搜寻各式“卡管”撒手锏,又有谁真的在乎政府治理的“正当性”和“适法性”?

综观蔡政府对陈同佳案的处理,由陆委会扮演“定调”的角色,绝对是错误的选择。也正因为过度流于对港、中的对抗思考,忽略了此案的司法本质,使得政府各部门的脚步一起走向错乱的方向。追根究柢,陆委会或国安幕僚的意见,若是遵循或揣度蔡总统的个人意向而陷入盲点,那么,决策失灵必然更深不可测。蔡政府的决策过度集中,这又是一个严重警讯。

赞一下
(25)
86.2%
赞一下
(4)
13.8%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