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点
北看记
自从中共政治局8月30日开会,决定于今年10月召开本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一个多月过去了,四中全会的具体召开日期至今没有消息,显然是要到本月下旬才举行了。
在中国“十一”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与大阅兵后,外媒就开始聚焦四中全会何时召开。结果,在十一黄金周后,中国国家主席...11日至13日出访印度、尼泊尔;今天又将到武汉出席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开幕式。
来临一周里,中共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将于20日到21日出访萨摩亚和菲律宾;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确定在10月21日至26日举行;国家副主席王岐山18日和20日分别出访印度尼西亚和日本。排除这些日期,四中全会如果不是赶在本周末旋即举行,就得到月底才召开了。
这次全会将谈什么呢?根据政治局8月的会议,四中全会的议程是“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这两点,恰好也是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定下的总目标。
有境外媒体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概括为“第五个现代化”,就是1950年代到1960年代中国提出“四化”战略目标: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延续。也有学者认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简化起来就是“政治现代化”,更准确地说,是在社会主义旗帜下、在中共领导下的政治现代化。
客观而言,自中共总书记...上任以来,中共一直在紧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总目标工作。2014年的10月下旬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专题讨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决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去年1月召开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建议在宪法中写入“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以及设立国家监察委。同年2月底举行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在3月的全国两会后落实,实现党政分工不分开,党国一体化的体制。
到了今年7月5日,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结会议上高度赞扬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效和宝贵经验”,形容这是“对党和国家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一次系统性、整体性重构”,重构性健全党的领导体系、政府治理体系、武装力量体系、群团工作体系,初步建立了“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主体框架”。
在9月初的中央全面深改委会议上,...又肯定“很多领域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按照这个趋势,即将登程的四中全会估计也会巩固现有改革方向,用高层的语言来说,是要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在美国以及西方价值观的认同者看来,中国所宣扬这份改革成果,显然不是好消息,它清楚说明中国的改革方向与西方式民主、三权分立理念完全不在一条道上。在这个氛围下,美国自去年开始在贸易、科技、军事、外交等诸多领域与中国展开对峙,中美的制度之争已难以避免。
外部环境的不友善也给中国带来了经济下行压力。中国总理李克强本周一在陕西考察时,就不讳言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困难突出,国内需求疲弱,一些食品价格上升,部分地方发展动力不足。
香港的乱局与两岸问题也是北京正面对的另一重麻烦,尤其是前者。对北京政府来说,港台问题都算不上大患或疾患,但它们都反映一个事实:“中国模式”看起来强韧有力,仍说服不了同属一国的香港,对台湾也缺乏吸引力。
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对的问题——对内,民众爱国热情近期空前高涨,虽然经济减速,但社会稳定,国家实力也在不断增长;对外,中国体制越强大,越激起回避与恐惧。从这个角度说,外界应该更公平地看待中国,但中国在打造“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时,也要对外界的疑虑更敏感,中国式的改革还在攻坚期,前路仍任重道远。来临的四中全会,对于国际关系、经济与香港问题,相信也会有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