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点
海腔新调
一个是落水溺亡的19岁花季少女,一个是获得“断崖式”减刑的黑社会老大,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人,因为中国网民对真相的追究有了关联。
先说说李心草之死。本月12日,微博名为“李心草妈妈”的网民发贴称,在昆明理工大学念大二的女儿9月9日在昆明盘龙江溺水身亡,警方通知她,李心草与人“约着跳江”“醉酒落水”。不过,当她向警方查看女儿溺水前在酒吧的监控视频时,发现女儿疑似被人施暴。这段网络流传的视频显示,一名男子一度俯身压住李心草,她之后又被两男一女控制住,扇打耳光。
对于这个视频记录,李妈妈控诉,警方先是告诉她,办案时“没有注意到这一细节”,几天后确认有“四段暴力和搂抱”内容,但强调不能立案,还称警方受到打人男子威胁。坚信女儿不会无端自杀的她反复与警方交涉无果,只好上网求助,希望为女儿讨回公道。
李妈妈的控诉上网不过半天,昆明盘龙公安分局发声称,成立工作组对网民反映的情况开展核查。多家中国官媒的微信公众号前天以警方受访形式,通报初步调查结果称,警方认定李心草为意外落水,不构成刑事案件,但文章在不到一个小时内全部删除,让案件更加扑朔迷离。舆论持续发酵,云南昆明公安局前晚发通告说,将对李心草死亡事件成立专案组立案侦查。
短短几天,案件在中国舆论场激起千层浪,网民对李心草之死的关注,远远超过对中美贸易战首阶段协议,以及中国领导人出访印度、尼泊尔等国家大事的关心。
舆论对李心草死因的种种怀疑并非没有理由。围绕案件本身有很多谜团有待解开,19岁少女醉酒后为何去跳河?落水前她与两男一女在酒吧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警方在案发后是否有充分调查,早前通报的死因有没有弄虚作假?官媒为何发布警方初步调查结果又迅速删文?
碰巧的是,就在昆明公安局宣布成立专案组调查李心草一案同天,云南司法机构重审了多年前犯下强奸、强制侮辱妇女、故意伤害、寻衅滋事等罪名、一度被判死刑却又屡屡被减刑的“昆明黑社会老大”孙小果。多年来罩着孙小果的19个“保护伞”,包括多名曾任职于云南省司法厅、高级人民法院、监狱管理局、公安厅等机构的公职人员也被起诉,难逃恢恢法网。
迟来的真相和正义让很多网民拍手称快,但匪夷所思的孙小果案造成的社会心理震惊并未平复,更成为舆论千方百计追究李心草死亡真相的充分理由。不少人迅速把这两起同样发生在昆明的案件联系起来,质疑李心草案件的涉案人员是否因为有“保护伞”,才使得警方当初草草对女孩的死因下定论。
案件也引发了一个令人深省的问题:寻找真相是否只能靠微博?李心草的母亲花了一个多月寻求警方立案调查,不及网上发贴更加有效。有声音甚至辛辣地批评,“警方有舆论压力才有办案的动力”,“不如干脆设一个微博公安局”。从积极的角度看,尽管中国互联网的舆论空间受到诸多限制,但在碰到有争议性的公共课题时,网络还是民众维权和寻找真相的有效途径之一,能在短时间内达到传播力和影响力,对执法部门形成压力。
但民众不是依靠执法机构的公正性和独立性来获取真相,而是得通过在键盘上打字寻找真相,也让政府的公信力显得尴尬。虽然李心草的死因尚未水落石出,但中国网民几乎一面倒地无条件相信李心草母亲的说辞,恰恰说明他们对执法部门并不信任,认为真相永远都在和他们“躲猫猫”。
在感情比理性更容易影响舆论的“后真相”时代,舆论很容易被片面真相、主观真相和人造真相“带节奏”。民众对政府机构公信力的质疑应该是一种警讯,而加强公信力建设,恐怕也是中国当局应对网络舆情,以及防控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的最好办法。
李妈妈在网上公布的各种案件细节是否是真相,又或者存在家属主观的偏颇,有待充分的调查、公正的鉴别和透明的披露。对于死者家属和关心中国社会发展的每个人,无论是李心草之死的真相,还是政府公信力的重塑,迟到总比不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