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曦泽:朋友圈爱国,生活中爱己

时间:2019-10-12 07:5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邓曦泽

最近,中国微信朋友圈尽是爱国快餐。之所以称为“快餐”,是因为它大体上只能短期果腹,没啥营养,多吃未必利于健康。

我是主张爱国的,并提出了自己的颠扑不破的爱国主义理论——如果你是君子,你要爱国,促使国家强大。如果你的国家强大了,它就可以对内服务于民,对外兼善天下,实现天下大同。如果你是小人,你要爱国,促使国家强大。如果你的国家强大了,它就可以对外侵略、抢劫。它去抢了外国,就不会来抢你。如果它抢得多,还可以分点给你。

所以,无论你是君子还是小人,都要爱国。前者是王道爱国主义,也是王道的国家观和天下观;后者是流氓爱国主义。这是一个简单的完全归纳,无论从哪种观念出发,都可以得出要爱国的结论。

对我自己而言,我深切感受到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直接且明显的相关性。我经常对朋友和学生讲,我们这一代人,如果“文革”再搞十年,就被废了,不是“脑残”,就是被“精神病”(那种环境中不随波逐流就是精神病)。

如果不是国家恢复正常教育,我的命运99%就是继承祖宗十八代的行业——农民,而且是不本分的农民。如果不是国家政策的日益开放,包括允许自学考试,研究生招生向社会开放,我也决计走不到今天。

在这个意义上,我是自觉爱国的。也因此,常常是吃地沟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我希望国家发展更好,自己也分得一杯羹——比较自私。

但我疑惑的是:爱国和不爱国,表现在个人行为上,有什么区别?此犹如,你爱一个人和不爱一个人,表现在行为上,有什么区别?后者,我们知道,肯定是有区别的。前者呢?我看未必。

不少人,朋友圈爱国之后,是啥还是啥,一切照旧。自私的,继续自私;贪赃枉法的,继续贪赃枉法;不守规则的,继续不守规则……世界上林林总总的爱与不爱,似乎都有区别,但有一种爱与不爱,对于许多人而言,没有区别,那就是爱国与不爱国。

如果爱一个东西和不爱一个东西,没有区别,爱还能算爱吗?我的著作《唯思想不可随波逐流》(东方出版社2017年)有一篇文章《让忠诚和动机可检验》,其中有言:“一个人,什么好东西他都先享用,多享用,却口口声声说爱你,你相信吗?”“一个人,面对风险就开溜,把风险留给你,却口口声声说要保护你,你相信吗?如果他是你的朋友,他说他是真诚对你好,你相信吗?”“古代的某些官员尚且敢亮家底,而今天的官员不同意把自己的财产拿来公示一下,却口口声声说忠诚于党,忠于人民,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绝不贪渎,你相信吗?”

当然,爱国也不是要求完美主义,不能以理杀人,不能道德绑架。

如果你爱国,你为国家做了什么?

或许,有人会诘问我:“你又是怎么爱国的呢?”我可以非常郑重而认真地回答:我做不到太多,但可以做到如下几点。第一,无论写作还是授课,绝不说假话,尽量说真话。第二,绝不做奴才学者和奴才教师,绝不曲学阿世,不媚上,不媚俗。第三,尽力给学生和读者一些非常规的思维训练和思想启迪,力争为人类文明积累添砖加瓦。第四,为了做到上述三点,不怕担一点风险。如果我不爱国,我完全可以不这么做。

不知道我是不是天生孤独的思想者。其实,我生性豪爽,并不孤僻与自闭,但从小就不喜欢群体性活动。记得小时候过“六一”节,许多同学都兴高采烈,但我没啥感觉。这是为我过的节吗?难道因为“六一”那天老师一般不批评人,就兴高采烈吗?

读中等师范学校时,学校的盛大活动是一年一度的三天体育运动会。我不喜欢体育,也不想看热闹。三年运动会,我到场的时间加起来不足半小时。我很小就对群体性活动有所警惕。我认为,大众是平庸的,所以要随时警惕大众行为。平庸不是坏。在另外的角度上,我甚至认为,平庸是最大的幸福,因为庸人没有痛苦。以致于今天,我也尽量不参加群体活动,包括任职单位的会议、集体旅游等。我要的交往,是那种不用什么顾忌和提防的交往,是可以相互批评和骂人的交往。我怀疑我是不是《乌合之众》作者“转世”。

作者是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赞一下
(113)
91.1%
赞一下
(11)
8.9%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