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联合报社论
距2020大选不到百日,过去各政党普遍相信由总统参选人带动立委选情的“母鸡带小鸡”效应,这次却似乎发生变化;或者母鸡带不动小鸡,或者小鸡躲避母鸡,也有小鸡到处找母鸡,甚至还有双母鸡的情形。但母鸡与小鸡的乱象,其实映照了政绩难看、魅力褪色与政见贫瘠等问题,各政党是否应该继续迷信母鸡带小鸡,不无疑问。
自立委选举采单一选区两票制、席次减半,以及总统、立委投票时间趋于一致以来,两者胜败连动的情况明显。因此,各政党越来越相信母鸡带小鸡效应。其基本假设是透过选战焦点的总统大选,以总统参选人的知名度、曝光度和个人魅力等,带动相对不受重视的立委选举。
从蓝绿两大党来看,总统、立委合并的2012、2016两次大选,总统胜选者都能赢得立委选举。2008总统立委虽未并选,但一月选立委、三月选总统,时间相近,结果一致,都是国民党大胜。至于小党方面,宋楚瑜在2012、2016都参选,虽然得票率离当选很遥远,却都带领亲民党跨过不分区立委分配席次的门槛。母鸡带小鸡效应皆获印证。
不过明年大选,在蓝绿两大党方面,蔡英文目前支持率虽领先韩国瑜,但立委的政党支持度,民进党却未见优势;日前联合报系的民调更显示,蔡英文支持度领先韩国瑜十二趴,但民进党立委的政党支持度却也整整落后国民党十二趴,不仅没有母鸡带小鸡效应,甚至完全颠覆假设。
小党部分更显诡谲。不会提名总统参选人的时代力量、台湾民众党,立委的政党支持度都有一成左右;反倒是亲民党虽有可能提名总统参选人,但立委的政党支持度却不到二趴,远不及五趴的政党不分区门槛。
探究翻转母鸡带小鸡现象的原因,首先应是在蔡英文执政四年与韩国瑜鲜明个人风格下,对总统的选择,已倾向对“人”而非对“政党”的考量,但立委部分则回归蓝绿基本盘。其次是不少选民对蓝绿两大党总统参选人都不满意,但在没有其他选择下,反而将立委选票投向第三势力,以示对蓝绿的不满。
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个趋势隐含“分裂投票”意涵。分裂投票是指在权力分立的政府体系下,选民在同时举行的不同选举中,选择不同政党的人选。除个人因素的考量,主要还是著眼于制衡,不希望任何政党同时取得行政和立法权,以防止权力过大,无法节制。
最具总统制代表性的美国,就曾多次出现分裂投票;与我国同样采取双首长制的法国,也曾多次发生总统和国会多数党不同党的情况。台湾如果出现这种情形,主要当然是对民进党四年完全执政的否定,因此蔡英文选情稳定,带来的反将是选民恐惧民进党完全执政,而让其他政党在立委选举中得利了。
在小党方面,母鸡带小鸡更呈现一种荒谬的景象:柯文哲原怂恿郭台铭选总统,想借“金母鸡”拉抬民众党立委选情,却因郭不选,近来开始向有总统参选门票的亲民党示好,并另启郭柯合体的另类“双母鸡”辅选模式;王金平还想选总统,也努力跟亲民党争取门票,加上亲民党表示宋楚瑜不排除自己参选,形成“一张门票三家抢”的怪异现象。但这些“为母鸡而母鸡”的政治算计,能获多少选民支持,令人怀疑。
历来在总统与立委选举应否合并举行的讨论中,各政党就充满母鸡效应的政治算计,现在如若母鸡带小鸡效果不再,结果反将是大党的小鸡躲避母鸡,小党的母鸡也名不副实的景象。从好处看,或许选民可以看到一场真正总统归总统、立委归立委的选战,让选战回归本质。各政党也必须认清,只是迷信母鸡带小鸡的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加强候选人条件,拿出政策和政绩,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