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达义 重建大台 泛民责无旁贷

时间:2019-10-04 08:3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作者:陆瀚民

反修例风波至今近四个月,连锁引发街头暴力愈演愈烈。纵使上周特首率领四名局长展开社区对话,参与者表现极有质素,可是(中国)国庆日全港仍发生激烈冲突,警方共开六发实弹,更有示威者直接中枪。这预见趋势就是街头暴力会继续跳级,危害更多人的身体甚至性命。

笔者反对一切暴力。任何暴力也不能降解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应政治解决。从政府(指港府)角度看,在无大台的运动形态下,社区对话进度被动,实际也无法与每一名市民深度对话。从社会运动的基本理论看,街头运动本身就是以市民数量,透过一些社会行动和手段,一般包括游行示威甚或所谓的肢体冲突,目的是迫使政府埋台谈判商讨,从而改变政府施政和达至相关诉求。要有效谈判,就必须有可信任的代议人(agent)。也就是说,必须重建大台。泛民议员身为反修例一方的代议士,对停止暴力、代表谈判达义,实责无旁贷。

谈判达义才可解决问题

有示威一方论调觉得,“街头冲突煞停‘6.12’立法会大会、迫使正式‘撤回’修例”云云。不过,由操作角度分析,冲突或许有能力去“叫停”事情,但没有能力制造新事物。如果目标是令政府政策措施“由无到有”,则难以用冲突制造出来。因此要“谈判达义”,有两大原因。

首先,余下四大诉求处于胶着,很大原因是因此摆出了“take it or leave it”(接受或拉倒)的状态。然而那些诉求当中,即使政府有妥协空间,但在实行的方法、时间等也存在极大讨论空间,因此必须有单位帮忙进行讨价还价。如果在没有谈判的情况下,北京和特区政府势将采取拉倒的处理方法。不谈判,就会徒劳无功,“揽炒”则会自我实现。一拍两散,不是大家想见到的。

其次,运动已失焦。社会将本来用以讨论如何实行诉求的时间和精力,扯去讨论大量的警民冲突事件。而街头冲突已造成大量受伤、被捕,这也不是大家希望见到的。如何将运动累积的民意转化成谈判桌上的底气,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重建大台重建互信

是次运动无大台的极度个体化状态,源于互信愈减,导致“兄弟爬山”的方法之争。如果要以“谈判达义”取代“街头抗争”,从而“成功争取”,就必须重建大台,找出代表与政府谈判。泛民身为代议士,代表示威一方向政府谈判,责无旁贷,原因有三。

首先,泛民议员者众,可惜近月只能站在街头,夹在警方与示威者之间呼吁克制。其实最后双方也会打起来,没什帮助。如果他们真的希望解决问题,就必须取信于示威群众,重新与他们建立互信和契约,重整群众意见和谈判策略。再者,他们熟悉政府的习性、操作和底线,他们绝对有知识和责任向群众解释,如何才有效让政府妥协。

其次,群众、政府之间没有互信。政府开初面对五大诉求时,就是以“答应一个,无人保证暴力会减,就不能轻谈妥协”的逻辑。可惜,政府宣布正式撤回后,街头暴力没有退势,这也变相强化了他们这逻辑,也对余下诉求企得更硬。因此,如果要政府妥协,就不是纯宣示立场,而是要有能力代表的代理人与政府对话,找出政府能妥协的位置,让双方接受。

最后,泛民应当仁不让。如果泛民真的为港人未来着紧,就应有智慧地站出来,协助平息争端,而不止是在选举时收割成果。反修例运动已演变成争取自由民主的运动。我们必须承认,回归22年至今香港唯一的民主寸进,就是透过泛民领导,与中央和特区政府谈判而获得的“超级区议会”方案。那谈判就为港人成功争取多了10个民选代议士,当中包括五个最有民意代表性、坐拥几十万票的“超级区议会”议席。谈判是工具过程,成果则是有目共睹。要谈判,必须有可信的代议士。

当然,特区政府是此风波的第一责任人。如何有效地与示威一方开展谈判对话,是特区政府的责任。当然,有人可能怀疑此建议是为选举造势。其实如果真是切实可行,大不了在11月区选后才进行,可是港人就要面对多两个月的暴力场面了。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我们可以掌握的,就是用哪一种有效方法,由最坏的步向最好的。

赞一下
(19)
73.1%
赞一下
(7)
26.9%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