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蘅:总统大选与迷失的媒体

时间:2019-09-25 13:4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郭台铭宣布不选总统,一个理由是:“参与政治以来,一连串的抹黑与抹红,一般民众都不求甚解,根本很难解释清楚,光一个鸿海欠银行一兆的说法,明明在财经专业上就是很容易懂的事,却花了很大力气还是一堆人不愿听,甚至继续乱讲。”他讲的不只是台湾困局,更直指媒体“集体弱智”现象。

在当前社会氛氛下,确实“无法唤醒装睡的人”,每天电视上尽是记者围着政治人物堵麦,问:“XX说你XX,你怎么看?”但是,政见牛肉在哪里?

媒体现在的例行操作,不是周末跟候选人跑宫庙,要不就是做几条候选人互呛的新闻,除了制造几条吸引眼球的新闻外,无法深究复杂议题。就像媒体评论家贺利达(Ryan Holiday)所说,如果媒体没有异于常人的洞察力,就只是“劣质的新闻制造机”。

台湾这两年坏消息连连。去年多项国际评比显示,台湾竞争力为九年来最差,各种难题挑战领导人的治理思维和决策执行。“世界人口综述”2019年各地区生育率报告出炉,台湾倒数第一。但政府只有国发会网站官话连连,根本看不到有效对策。

7月初,郭台铭提出零到6岁幼儿“国家养”的幼儿政策,他提出想法,但在网络引起讪笑,媒体只报道几天,议题就消失在版面。但是,少子化的困境并不会消失。

在美国,华裔总统参选人杨安泽,提出破天荒的核心政纲:全民基本收入。每月给18至64岁的人发放1000元美金(1376新元),以应对人工智慧与自动化对就业市场的冲击。他的主张,科技界的祖克柏(扎克伯格)、马斯克都表态支持。

虽然杨安泽在民主党民调只有百分之一支持,但“全民基本收入”的可行性,仍引起主流媒体大幅讨论,因为这是标准的政策牛肉。而台湾媒体对于弱势候选人有兴趣的例子,却只是吴萼洋的“蜂蜜柠檬水”。

美国2016年选举,媒体报道也呈现乱象,伤害了公信力。许多主流媒体痛定思痛,跳出来反省,认为应该回到国家路线或政策辩论,更要回到选民身边,了解真正民意。

3月纽时总编辑在演讲中,承认2016年他们“完全推翻专业”。专栏作家布鲁尼说,媒体在2016年的「双重标准」严重,各有立场的媒体把错乱的报道视为理所当然,带给社会灾厄。

网媒ProPublica在2017年建立了Electionland。来自125家媒体的250位记者加入,涵盖报纸、电视、网络。他们透过纽约市立大学建立的资料库和集体资源,进行跨媒体合作。发起人说,他们不再只看谁赢谁输,要在全美检验各种“影响投票结果和妨碍投票的变数”,包括民调的正确,仇恨语言的影响和假新闻的乱象。

反观台湾,媒体仍沉醉在候选人是不是“辣台妹”,或有没有安排“铁人行程”的花絮中,太多媒体只问立场不问是非,充满政治挂帅的双重标准。更缺乏专业,肤浅又媚俗。

在台湾,每看到一则新闻,每看到一个民调,大家习惯性第一个动作,就是先看是哪个媒体的报道?不为什么,只因不能轻信。

媒体是“人民之眼”。然而在台湾,这眼不只是近视、老花;不只是白内障,还有蓝内障、绿内障,还近乎选择性失明。如果不动手术,透过这眼,你还能期望看到什么?

赞一下
(19)
95%
赞一下
(1)
5%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