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华:新中国道路独特而又彰显共同价值(2)

时间:2019-09-24 06:5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新中国70年发展的特质与优势

首先,中国政治发展没有照搬照抄他国现成的政治模式,而是符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深植于中国大地,具有开创性和原创性。多少年来,西方主流社会思潮认定,西式竞争民主和自由市场模式是普世的、永恒的,是全人类“幸福的归宿”。冷战结束时日裔美籍学者福山贸然宣告“人类历史至此终结”,西方自由民主制度将一统世界。是否有符合西方标准的政治、经济制度,被视为国际上一个国家好坏的唯一标尺。

30年前,苏联为首的东欧国家在长期“冷战”的政治对抗中遭受失败,或分崩离析、或改弦易辙。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也不走照搬照抄的死路和全盘西化的绝路。这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非凡的政治抉择、政治智慧和政治定力。

2008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治理模式或碰壁或搁浅,不少国家面临不稳定和不确定的未来。中国波澜不惊的应对和表现显得尤为突出,赢得世人称赞。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其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发展始终有一个稳定的政治核心。当代中国发展道路起始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历史基点。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广大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了国家的主权安全、政治安全和社会安定。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始终有一个稳定的政治核心。这一稳定的政治核心,有利于制定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规划,有利于形成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国家长远利益的方针政策,有利于集中力量调配、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利于维护稳定的政治发展氛围,维护社会安定,有利于“寻求最大公约数、增进最大共识度、形成最大凝聚力”,避免因利益分裂、社会冲突消耗改革发展的认同与合力。

再次,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断夯实执政基础和增强发展动力。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出发点与归宿。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一穷二白”的国情、西方强势围堵的世情,实现政治独立、经济自足、国家振兴是这一时期国家建设的首要任务。在这一艰难的历史时期,通过广泛、有效的社会动员,尽最大可能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激发人民群众的活力,集中民力民智建设新中国,进而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70年来,人民群众作为新中国的主人投身国家建设,在政治权利得以保障的前提下,逐步实现了经济权利与社会权利。

中国政治发展的理论结晶与共同价值

中国道路的关键秘诀,是科学处理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作为中国道路的组成部分,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开辟了世界政治中一条独具特色而又卓有成效的发展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是全面性、协调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是民主、秩序、效能等政治价值的有机统一。

第一,中国科学定义了“民主”,实现了政治全面发展。中国道路的出发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最大限度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例如,对于民主问题,上世纪80年代初期邓小平就指出,什么是民主?民主就是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在政治全面发展的框架下推进人民民主,又以有效的民主形式推动政治发展。这是一种中国版的全新民主观。升级版的“新民主观”意味着应发展优质民主,而不要劣质民主。

优质民主以主权安全、政治秩序稳定、经济社会稳步发展为前提,政治制度的吸纳整合能力与人民权利的有序扩展相互促进、相互融合。而劣质民主破坏政治稳定,影响政治效能,激起政治对立,进而引发社会混乱,导致民族分裂和国家解体。劣质民主徒具民主的形式,将民主泛化、模式化、简单化、工具化、庸俗化,实则丢掉了民主应有的内涵和本质。

第二,树立“全面发展观”,以发展为先,推动国家各个领域的全面协调进展。

政治发展应当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利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社会各个领域的相互协调和共同进步。中国坚持发展为先,改革为要。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是长期、复杂而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同时又是循序渐进、分阶段、多层面的过程。

政治发展必须以特定社会的经济基础与现实国情为基础,建立多维的发展构架,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政治改革和民主化要立足国情,坚持走自己的路,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从新民主观到全面发展观,超越了西式自由民主一元论,突破了西方发展范式和话语霸权,大大提高了政治发展水平和国家治理能力,为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

第三,从“全面发展”到“共同发展”。当前国际政治局势复杂严峻。世界经济逆全球化潮流凸显、国际政治不确定性增加,世界究竟向何处去?21世纪人类社会能否避免和远离战争、仇恨、分裂、贫困、混乱,迎来和平、安全、和谐、开放、共享和清洁美丽的新世界?

当前,国际社会正面临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破解“四大赤字”需要秉持公正合理、互商互谅、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理念,增进战略互信,实现世界长久和平和共同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世界梦”,是谋求共同发展、赢得未来的“世界观”。由一国的全面发展到国际间的共同发展,是对某些大国奉行的单边主义、政治自私行为的超越。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尊重、信任。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维护多边主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张树华(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


 

赞一下
(2)
28.6%
赞一下
(5)
71.4%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