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秋华:日本人选择战争的思考

时间:2019-09-21 09:1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何秋华

《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是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加滕阳子的名作,内容从明治维新、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再到太平洋战争,从当时日本国人心理,派遣精英往西方游学取经,回来改革政制、组国会、立宪法等等,日渐有成,一直写到如何侵略朝鲜,中国等历史。

当年日本也和中国一样,被西方的船坚炮利,打开国门,订下了许多不平等条约。知识份子都觉得耻辱,欲修改这些不平等条约。但是他们的想法和所走的途径,却和中国的知识份子不一样。

如最终将日本引向开战的外交部长陆奥宗光,在1893年在帝国议会演讲的节选。“若要达成修改条约之目的,就必须让外国看到实际的证据,即我国的进步,我国的开化,使得我国真正成为亚洲特别的文明,一个强大的国家。”

陆奥的意思是,如果要成功与列强修改条约,就要让欧美确切知道日本的进步和开化,并具备相应军事力量的实际证据。就是在同一背景,福泽谕吉在1885年写出了著名的《脱亚论》。

这个日本近代重要启蒙思想家、教育家说:“虽然日本的国土位于亚州东部,但国民的精神持续地脱离亚细亚的守旧而转向西洋文化。但不幸的是,在近邻处有两个国家,一个叫中国,一个叫朝鲜。两个国家在此文明东渐的风潮中,他们毫无维持自己独立之道。他们的国土终将被世界文明各国分割。我国不应犹豫等待邻国的开明以共同振兴亚洲,反而应该要脱离其行列而与西洋文明国共进退,以及对待中国及朝鲜的方法,也不必因其为邻国而给予特别关怀,应该只要追随西洋人对他们的方式处理即可。”

换句话说,当时日本人觉得他们改革初见成效,但是见到邻国如中国、朝鲜等,改革进度缓慢,仍然活在中古的时代,日本人开始视这些国家为野蛮落后的国度。《脱亚论》并不是叫日本完全脱离亚州,而是“日本要在朝鲜实现自身利益,就必须先用武力击败中国。”

福泽的逻辑是,因为清国人食古不化,无法理解普通的道理,所以日本为了文明开化而不得不诉诸武力,日本军队就是为了让清国了解文明的军队。

在同一思维下,1937年7月7日在卢沟桥发生的中日两军的冲突,瞬间就扩大为全面战争,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发出声明,“今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无视正在交战的国家,这算什么回事?但对当时日本军人,以及辅佐近卫文麿的智囊,却并不当一回事。他们有信心三个月便可打败蒋介石,占领中国。他们对于战争还有更不可思议的看法。

比如1939年,中支那派遣军司令部曾发出这样的言论:“此次事变不是战争,而是报复。”把侵略另一国家美化为报复,连日本人自己也是很少听说。何况在历史长河中,中国也从没侵略过日本。成吉斯汗那次不算,因为那时蒙古人还不是中国人。

而在近卫文麿智囊所撰写的史料中,他们把中日战争定位为“一种剿匪战”,基于这种心理,便可明白为什么日本军人会在中国 犯下种种的罪行,如南京大屠杀等等。

在书中,加藤教授三番四次地问:“日本为何要进行一场让310万日本人失去生命的战争呢?”“为何没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悲剧中学到教训,又一次开启战端呢?”

当年日本的精英视清国野蛮落后,要用武力把朝鲜,清国侵略,令其走上现代化。致今仍有许多日本右派持这个观点。

但是也有许多日本知识份子,如加滕阳子等,不断内视、自责,为何日本容许那些好战份子,一而再,再而三开启战端,最后把整个国家带到万劫不复的地步。

这些问题,100年来也困扰着中国的知识份子:为何日本能迅速现代化,而清国不能?这100年来中国走的路,是对是错?等等。

这使我想起黄仁宇的大历史理论。他说历史自有其长期的合理性。他把日本和中国比喻为小船和巨轮。小船要改变航道,自然比较容易;巨轮如中国要改换航道,就需要长时间和巨大的能量。黄仁宇鼓励大历史观来看待过去,不要以数十年的短暂来看历史,要用一二百年,甚至数百年的视野才能看到历史的走势。

例如清末的西化、历经民国、八年抗战、内战,至近代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一脉相承,从未中断,经过100多年先辈的牺牲和努力,到最近二三十年才开始看到成效。

历史是我们的一面镜子,看到先辈走过的道路,犯过的错误,希望能令后人更有智慧。但是真的是这样子吗?也有西方的哲人说过,太阳底下无新事,人类只能重覆我们的错误。

这也许太过悲观,但是世界上愚昧的人总是占太多数。看美国的特朗普,香港年轻人的揽炒,也许我的悲观也有相当道理。

作者是香港退休人士

赞一下
(19)
79.2%
赞一下
(5)
20.8%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