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行之:中国治港方略转变初现端倪

时间:2019-09-21 06:1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刘行之

9月初,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宣布撤回《逃犯条例》修订案,并开展四项行动后,反修例风波渐趋平息。此前局势最紧张时,传闻北京责成有关方面检视治港方略得失,研提日后长治久安的治本之策。如今风波渐静,北京治港方略的转变似乎已初现端倪。

日前,香港民建联呼吁港府援引《收回土地条例》,收回私人名下部分闲置土地用于公屋建设,弥补普通市民住房的缺口。此举获《环球时报》社评与中共中央政法委官微长安剑刊文力挺:两文直指高房价是香港社会矛盾的深层原因,号召各界鼎成此事,警示各党派莫借此再搞政治角力,提醒地产商要有“政治经济学悟性”,并挖苦放言“黄台之瓜何堪再摘”“对未来主人翁网开一面”的李嘉诚,质问“和李首富一样囤地圈钱的房地产商”是否会对香港的未来网开一面?这些,应是替中央政府做相当直白的喊话了。

内地知识界也有类似批评,且更不留情面。北京语言大学教授黄靖在一家关注中美关系的严肃媒体《中美聚焦》上刊文:《内因是香港2019夏季动乱的根本》。该文直斥“资本精英治港”“大资本幕后操控”是香港的痼疾,明言多届港府推动住房改革受阻都有地产商暗中作梗,而近年的反对运动也有大资本背后支持,“上下其手、两头谋利”“弱化一国、强化两制”。可谓诛心之论。

香港回归后,中国政府依靠大资本家及与之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建制派治港,这实为情势使然。一方面,是顺应香港现实,因这些人在香港有卓然地位、较强的控制力和很高民望。英国人走后,他们是自然的统治阶层。当时若抛弃他们,则须从根本上改造香港经济社会。且不说北京无意于此,香港社会也很难接受带有“社会主义改造”色彩的大动作。北京依靠他们治港,与古代王朝在新归化的边疆地区依靠贵族土司治理,是差不多的意思。

另一方面,香港一直是大陆与国际社会交往的重要渠道,中央政府在对外经济政治交往中,颇为欣赏、倚重香港大资本与建制派。而他们确实在支持、融入大陆发展中立下了不小功劳,当然也赚得钵满盆满。

中央政府对香港的经济社会结构问题,如产业畸形、贫富差距、垄断阻碍创新等,自然是晓得的。中国总理温家宝早年就提醒港府注意解决这些问题。但苟用其长,当容其短,北京既然用彼之长,也不好严加督责如何。何况,中央政府觉得这些问题属于香港内部事务,不便过多介入,还是让香港社会慢慢改为好。如此一来,大资本家在中央政府受重视,在急于招商引资的各地方受追捧,在本港不大受中央政府掣肘,因此对北京也算是真心输诚的。

尔后势异时移,一些当初让双方亲近的因素日渐淡去,而中央政府有意无意之间,强化了对香港社会的管治和影响力,隔阂慢慢就多了。近年反对运动中,中央政府和大陆舆论对香港大资本家的态度暧昧、首鼠两端,早已经颇为不耐。反修例风波一起,干脆捅破了这张窗户纸。大陆严肃媒体、大众传媒与香港一些亲北京媒体,都聚焦香港经济问题尤其是高房价,视为香港深层矛盾的症结所在,当然很有道理,但也未必不是表明一种严厉的政治立场和态度。

依靠谁、关照谁、反对谁,从来都是现实政治的根本问题。中央政府的治港方略,似乎已从这个根本问题上开始调整。要与香港大资本家割席吗?应该还不至于。但肯定会更多顾及底层利益,矫正以往对大资本家的宽纵。而对于香港经济社会深层问题,也会从国家安全、香港稳定高度重新审视,改变以往相对克制的态度,更有力地支持港府出台举措平衡阶层利益,赢回底层民心。

善于平衡不同阶层的经济利益,是中国执政党的传统优势。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年代,中共都极其重视这一点。在反修例风波后,中央政府看来会首先祭出这一招,支持港府搞一次温和的、在香港法律框架之下的“打土豪分田地”。这对香港的健康发展是必要的,也不会对香港的自由与法治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对香港大资本家算是个敲打,小惩大诫。

香港社会各阶层,对此会如何看待?底层会欢迎,中产者会担忧现有物业贬值而反对?地产商会暗中怂恿中产者搞事?熟悉中国历史的人会知道,贵族土司对抗朝廷,甚少有好结果。争一争是可以的,站到对立面上,就是另一回事了。中共党媒提醒地产商要有“政治经济学悟性”,不是说说而已的。

作者是中国吉林省的文化传播公司法律顾问

赞一下
(23)
88.5%
赞一下
(3)
11.5%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