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永伟:《一分钱》变《一元钱》?

时间:2019-09-12 08:2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早点

新一叶

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经典儿歌《一分钱》最近被改成《一元钱》,引起不小的争议。

1960年代问世的《一分钱》这样唱道:“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拿着钱,对我把头点,我高兴地说了声:叔叔再见!”

这首儿歌由中国已故一级作曲家潘振声创作,其家人受访时介绍了歌曲的创作背景。当年,潘振声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邀请写歌时,他在一所小学当大队辅导员,办公桌上有个文具盒,里面放满了孩子们捡到并交上来的硬币。那个时候,孩子们排队回家,交警就在校外维持交通秩序,孩子们经常回头向交警挥手喊道:“叔叔再见!叔叔再见!”潘振声于是将这两个场景融合起来,创作了《一分钱》,还因此被誉为“一分钱爷爷”。

歌曲传唱50多年后的今天,里头的“一分钱”据说被山西太原一所小学改为“一元钱”,相关消息在网上迅速传开,掀起热烈讨论,人们的看法两极化。

支持者认为,修改儿歌是与时俱进的做法,反映的是社会的进步,并且符合当下的社会现实。

他们认为,在儿歌《一分钱》创作的时代,一分钱是生活中常用的计价单位,在市场上广为流通。不过,随着经济发展和物价飞涨,一分钱早已退出流通,并从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消失,许多儿童也自然没见过一分钱。因此,《一分钱》可能造成理解障碍——路上如今已经没有一分钱可以捡,甚至一角钱也可能没有,将“一分钱”改为更贴近生活的“一元钱”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不过,这样的说法也受到质疑。“一元钱”在当前社会的使用率也未必很高,因此修改歌词也不一定易于孩童的理解。就有网民调侃,在移动支付日益普遍的当下,与其将“捡到一分钱”改为“捡到一元钱”,还不如直接将歌曲改为“捡到一张二维码”。

反对者也批评修改儿歌画蛇添足,是对经典的恶搞,也是对历史的亵渎,甚至涉嫌侵权。有人质疑,如果这是为了反映现实,那么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儿歌未来可能会继续“通货膨胀”,不排除出现《五元钱》《十元钱》《一百元》等版本。还有人半开玩笑地说,一分钱现在应该属于古董硬币了,理应比一元钱值钱了。

就连潘振声的女儿也表示反对说:“经典就是经典,我们今天唱来仍然可以体会当时创作者的心血。改成这样,唱起来不觉得拗口吗?”她认为,人们如今不尊重自己的经典文化,随意去丑化或消解掉,并不值得提倡。

网上就有评论举例写道,如果《一分钱》改成《一元钱》是与时俱进的话,那么闻一多创作于1925年的《七子之歌》是否也应该根据时代的变化作出修改?在诗中,闻一多以拟人手法将中国当时被列强掠去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七处失地比做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哭诉他们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感情。

评论质问:“但是这七处失地先后都被收复或回归祖国,那《七子之歌》是不是要在1930年威海卫被收复后改成《六子之歌》、1945年广州湾、台湾被收复后改成《四子之歌》、1955年旅顺归还后改成《三子之歌》?1999年澳门回归标志着‘七子’都从外国列强手里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是不是就失去了存在价值?”

不论是一分钱还是一元钱,其象征意义应该大于实际意义,更重要的是背后的核心内涵与教育意义——再少的钱也不贪。因此,这首歌所要传递的是拾金不昧的精神,要灌输的是大公无私的价值观,这与金额多寡或物价上涨的关系不大。人们或许应该探讨的是,在修改经典作品之余,如何创作更为贴近当下生活又能引起共鸣的新经典。

赞一下
(32)
82.1%
赞一下
(7)
17.9%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