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时报社论
正当香港反修例抗议风波陷入持续却又欲罢不能的态势,日前大陆公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文件。内容重点包括支持深圳在新兴战略产业发展、促进深圳与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人民币国际化先行先试等政策牛肉,并称将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针对大陆的此一举措,外界的解读不免联想到,这是大陆官方解套香港问题所抛出的一项对策。然而,如果更深一层的思考和判读,则其中也涵盖了大陆中央想要因势利导,以收化危机为转机之效。果如是,其影响层面恐将不止局限于化解香港和中国之间的矛盾问题,而也将扩及台湾,甚至连新加坡也可能受其影响。
做这样的判读,既非危言耸听,也不是杞人忧天。不妨就此一文件所涵盖的五大重点来逐一检视。
首先,该文件所设定的发展目标,标列预计到2025年,就要将深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的创新城市;接着到2035年,深圳将成为大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而到本世纪中叶,深圳更将成为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竿城市。
检视文件所标示的这三个时程,第一个时程距今只有6年,很快就可验证其是否如期达标。而第二个时程其实也只有16年就要接受印证。如果以台湾的经验来看,早年在蒋经国主政时期所推出的十大建设,基本上都能顺利如期达成。但在随后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及蔡英文主政期间,固然也有样学样地推出各种名目的国家级大型建设方案,但其绩效不止无法与十大建设相比拟,甚至只是不断以新瓶装旧酒,而执行绩效却是惨不忍睹。
反观大陆在推动国家级的建设方案时,不论上海浦东新区、深圳特区、天津滨海新区,以至目前的雄安新区,基本上都能说到做到。在此,固然无需扩大解读两岸绩效的差异,是否与两岸制度的优劣有关,但是藉由此一机缘,深圳在既有基础规模上,进一步脱胎换骨,应是指日可达。
也许有人认为,深圳即使在可见的未来,转化为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竿城市,这又与香港、台湾甚至新加坡何干?答案其实就在“新深圳示范区”的发展重点,主要将聚焦于金融开放与新兴产业的发展。
在金融开放方面,重点包括阶段性的先促进与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和金融产品互认,进而则将推进在人民币国际化上先行先试,以及支持深圳试点深化外汇管理改革,并支持开展数位货币的研究与行动支付。从这个方案内容,可见中共当局的目标是逐步建构深圳成为足以取代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最终则是促成人民币的国际化足以与美元分庭抗礼。准此以观,不止香港目前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将被逐步取代,而包括新加坡,乃至于美国也将受到影响或面临新挑战。至于台湾,一旦深圳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落实,台湾投放在香港的钜额资金,要何去何从,显然也必须未雨绸缪了!
此外,在发展新兴产业方面,涵盖的领域包括5G、人工智能、生医健康产业等,这些领域可说是眼下各国竞相投入研发的重点。但客观来看,深圳目前其实已是大陆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重镇,而生医健康产业的研发,中国未富先老的结构性改变,使得发展生医健康产业有其规模经济的优势,其效应不容小看。
至于另外两个重点,在人才引进方面将允许取得永久居留资格的国际人才在深圳创办科技型企业,并担任科研机构法人代表。其未来成效,一定程度取决于中国能否在民主法治上有所转型,但是包括港、星、台的人才,恐将成为其磁吸效应的区块。而承诺让港澳民众在深圳可享“市民待遇”,某种程度上有其反讽效果,但也等于是官方自期要让目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发展指标,届时深圳不只是影响力卓着的全球标竿城市,更能对港澳民众与国际人才产生“近悦远来”的效应。
综而观之,大陆规划支持将深圳建设成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行示范区,目的显然不止在化解香港反送中运动所带来的冲击,而更是成为提升其国际影响力与领导力的试金石。台湾如果短视的认为事不关己,继续沉溺于无止无境的政党恶斗与社会撕裂,时间终将做出最终的裁决,到时候才惊醒反悔,恐怕已经是噬脐莫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