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点
北看记
移居香港20多年的中年导游,因怨恨反修例示威导致其收入锐减,本周二在将军澳持刀袭击三名支持抗争的年轻男女;首富李嘉诚、汇丰、渣打等商界大亨与大集团罕见地齐刷刷登广告做反暴力政治表态;广东电视台驻港记者被近20名港媒同行围堵;面簿与推特关闭大量据说有中国政府背景的账号……
香港好不容易度过了一个“大致和平”的周末,没过几天,将军澳的砍人血案,陆港记者冲突、大企业站队等事件,又清楚显示修例事件远未到平息时。围绕香港课题的仇恨、对立仍然是浓得化不开。虽然涉及暴力的、高烈度的示威活动似乎已暂缓,大小风波仍将此起彼伏,甚至可能在随便哪个导火索的引燃下,再次爆发出大规模冲突。
需要警觉的是,这种怨恨不是单方面的。在中国国旗被示威者扔入海里,在《环球时报》记者付国豪遭殴打事件后,大陆民间社会对香港动乱的关注空前高涨,连出租车司机都主动跟外国记者谈香港。年轻网民与留学生则是群情沸腾,许多人毫不犹豫的撂狠话,恨不得中央政府出动驻军、武警或其他决绝的手段到香港“平乱”。
这背景下出现的“脏话国骂爱国”风气,在一段流传于网上的视频得到形象体现。该视频的地点是澳大利亚一所大学,支持港人抗争的一方高喊“Hong Kong Stay Strong”;另一方则汉语“四字经”回敬——“CNMB”被他们当成了口号,喊得声音浑厚又咬字清晰,在阳光下这样如此粗俗,一点也不觉得不好意思。
带江湖气的威胁语言更登堂入室,进入官媒旗下的社交媒体或微信公号,使用诸如“别以为抱上大腿就有了靠山”,“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会死)”做轻蔑的批评,这种“文风”快成了常态。
本周三,共青团中央官微发出改编歌曲《硬核!易燃易爆炸!》视频,内容所涉不止于香港,而是叙述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蒙受的种种屈辱。由歌手陈粒原唱的《易燃易爆炸》,刻划人在感情中的卑微与挣扎,歌词与旋律呐喊着隐忍与伤痛,非常动听。经改编成了一首政治歌曲,歌词曰:“当我沉默,你说我限制言论/当我发声,你说我洗脑至深/扪心自问,你要我怎样生存”;“笑我病弱,还笑我丑陋又邪恶/恨我贫贱,还恨我越来越康健/盼我开放,还盼我被鸦片埋葬/要我自由贸易,又骂我抢走商机”。
从艺术技巧来说,需肯定改编后的《硬核!易燃易爆炸!》,歌词填得极有水平,利用了原曲意境中的悲愤,又扣入当前的国际问题,很能引起共鸣。
只不过,在大陆民众对香港示威义愤填膺,中美关系与贸易战仍僵持之际,渲染中国大陆的屈辱与悲情,可能只会达到一种效果:让仇恨更高涨,和解与妥协更难。
然而,正是在当前这种紧绷的时刻,和解和妥协,才是大家最需要与更稀缺的。
必须再次强调,香港反修例示威中的种种暴力行为,包括破坏公物、袭警、瘫痪机场等行为,必须被否定并且接受法律制裁。但是对于这些行为的谴责,仍要坚持以文明、理性的语言进行。有人认为,在我们即将进入的新时代里,专业主义、文明理性已没有立足之地,“站队”将不可避免。在这个时代里,个体、企业只能选择站哪边,而不能选择“不选边”。这个悲观的预测也许不无道理,但也恰恰是在越艰难的时代,受过教育的现代人更需要坚持专业主义与文明理性,坚信文明而非暴力才能实现剧烈纠纷的调和与社会的终极救赎。
当前的环境已经不缺对立与仇视言论,香港抗争者已经坚称:“局势已不可能靠爱与和平解决,香港人就是要报仇”。大陆舆论若也主张以仇恨对抗仇恨,只会导致更深度撕裂。香港社会内部与陆港之间需要的是和解,港府正在努力寻求对话,大陆宣传部门可以思考怎么在不示弱的情况下,营造合适的氛围,支持港府的努力。
从这一个多月的经验看,香港部分激进抗争者一直力图让冲突不断升级,迫使中央采取决然手段处理香港问题,以导致更不可收拾的局面,简而言之是诱惑当局犯错。内地舆论若也一味呼吁强硬,就有与香港激进抗争者形成“合力”之虞。当两地舆论完全势同水火之后,下一步就可以任意指摘谁谁谁是“卖国贼”或“卖港贼”,这个现象颇为危险,历史上也并非没发生过,应该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