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社评
本月5日,印度政府突然通过总统令,废除保证克什米尔特殊地位的宪法第370条,将自治的查谟-克什米尔邦拆分为两个中央直辖区,中止了印度版的“一国两制”,同时调集大军进驻当地,实施宵禁,软禁政治人物,更断网断讯,钳制舆论。此事除引起对克什米尔有主权要求的邻国巴基斯坦强烈反弹外,在国际上引起的关注甚至不如香港的反修例风波。尽管在中国支持下,联合国安理会昨天曾闭门讨论事件,但除了呼吁各方克制、和平解决纷争外,并无任何实质影响。印度此举,不仅为国际领土纷争开了一个坏先例,也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及西部边界安全带来新的挑战。
印觑准国际好时机 开领土纷争坏先例
克什米尔争端是1947年英国炮制印巴分治时留下的历史包袱,当时克什米尔君主希望加入印度,但其占人口多数的穆斯林居民却想加入巴基斯坦,印巴为此爆发第一次战争,在联合国调停下,克什米尔分为印巴两部分。印度宪法第370条规定,印控区拥有自己的法律和旗帜,除外交、国防和通讯以外事务高度自治,印度其他地方人士在当地定居、投资置业有所限制。
1948年8月的联合国安理会决议、1949年1月的联合国印巴委员会决议、1972年《西姆拉协定》等国际法文件,都明确将克什米尔定义为“争议领土”。所以说,印度这次取消其自治权,不仅意味开放印度教徒迁徙当地,将大幅改变当地穆斯林为主的人口结构,还意味着透过修改国内法将国际争议领土变为自身“固有领土”,势将激化与巴基斯坦的矛盾。果然,巴国已经宣布与印度的外交关系降级、中止双边贸易及文化交流等多项措施,两国边境局势再度剑拔弩张。
从国际反应看,印度今次出手确实觑准了最佳时机—中美正为贸易战缠斗,北京注意力还遭香港牵制,美俄及北约在中程导弹部署博弈正酣,欧盟则在为英国脱欧事烦恼,经济衰退征兆更吸引了全球目光,因此,印度在克什米尔的大动作并未招致太多国际谴责之声。最大的受害者巴基斯坦经济正陷于困境,国内政治纷争扰攘,国力与印度相差甚远,难有实质的反制措施。
印度取消克什米尔特殊地位的企图由来已久。70多年来,印度教民族主义者一直不满宪法第370条纵容穆斯林,主张废除,以建立统一的印度教国家。宪法第370条经多番修改,已只具象征意义。如此也引发了区内穆斯林的反弹,大批民众逃亡巴基斯坦,至1990年代在印控区终爆发内战。
内外兼顾利弊互见 警惕威胁中国利益
印度教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的人民党莫迪政府上台后,就矢言要加强控制克什米尔。今次取消其自治地位后,莫迪强调的理由之一,就是要令当地摆脱恐怖主义的骚扰。今年该党在竞选纲领中已承诺废除克什米尔邦特殊地位,压倒性胜选后,即付诸实施。印度经济状况不佳,莫迪正好趁机转移人民视线,以利10月份几个邦选举中为执政党拉票。
从外部因素看,美国与阿富汗塔利班的谈判取得进展,也令印度产生危机感。由于巴基斯坦在和谈中发挥重要作用,美巴关系有所回暖,特朗普甚至声言要协助斡旋印巴纷争,令印度担心美国介入,同时也怕巴国摆脱两面受敌窘境后,可集中精力对付印度,塔利班的胜利再鼓舞印控克什米尔穆斯林武装。
不过,莫迪的激进做法与高压手段,也是一步险棋。此举已经激起当地穆斯林武装及巴基斯坦的反抗,巴方虽无力直接挑起军事冲突,但会加大支持反印武装力度,令当地局势加剧动荡。同时,此举暴露了印度教民粹主义者蔑视国际法和联合国的霸权心态,更重要的是,莫迪政府的粗暴做法,对国内其他地区少数民族也将造成心理冲击,加剧其国内政治分裂,也损害其作为世界最大民主国家的国际形象,以及争做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努力。连印度主流英文报章《印度教徒报》(The Hindu)都刊文,担忧莫迪政府会借此机会,进一步扩大右翼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影响力,以反恐为名,最终催生出“军国主义”( militarism)势力。
克什米尔地区位于中、印、巴三国之间,具有极高战略价值。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南亚的旗舰项目中巴经济走廊,正是穿越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印度今次新设的两个中央直辖区之一拉达克,就包涵了中印边境有争议的巴里加斯(Parigas)等地区,因此,此举也被视为对中方主权安全的威胁与挑战。值得警惕的是,印度惯于在中印关系改善之际搞小动作,1988年,时任总理拉吉夫‧甘地(Rajiv Gandhi)访华前,就将被占领的藏南地区升格为“阿鲁纳恰尔邦”,本次事件,又恰好发生在莫迪派外长赴京邀请中国年内非正式访印前夕,对新德里的险恶用心,中方必须谨慎应对,勿堕其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