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占领克什米尔的真实收益:结束与中巴两线作战

时间:2019-08-11 08:4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撰文:王莹

印巴危机还在升级。巴基斯坦8月8日暂停通往印度的主要铁路运输服务。较早前,巴基斯坦要求印度驻巴基斯坦高级专员离开伊斯兰堡返回印度,并表示巴方将不会再向印方派出高级专员。当天,巴基斯坦还宣布将向印度关闭一条空中飞行通道。

8月7日,巴基斯坦宣布与印度的外交关系降级,中断双边贸易,并重新审查双边安排,将这一问题提交联合国及安理会。此外,巴基斯坦还将在8月14日独立日当天,声援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民众“争取自决权利的正义斗争”,并把8月15日定为“黑色日”。

巴基斯坦的连环动作源于印度8月5日的一个决定:当天,印度政府宣布废除宪法第370条,取消此前宪法赋予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特殊地位。

在过去几十年里,出于可能发生冲突的顾虑,没有任何一届印度政府在克什米尔的“特殊”地位上有所动作。莫迪(Narendra Modi)政府的突破性动作无疑会激化印巴局势。莫迪为何要碰触这个“雷区”?种种冒险之下,莫迪要获得什么?

眼前可见的利益

从现实层面来看,这是莫迪兑现承诺的表现。早在2014年的总理大选期间,莫迪就将废除宪法第370条写进了自己的竞选纲领。在今年(2019年)的大选中,莫迪所属的印度人民党更是许诺,将取消该邦的特别地位。

莫迪在第一任期时,彼时印度人民党与国大党在政治版图上还是相互制衡的状态。而莫迪以压倒性胜利赢得连任,一党独大的印度人民党终于有机会施展拳脚。刚刚上台的莫迪再次展示了他的“强人”形象。

印度人民党此举不仅兑现了自己对选民的承诺,还藉此削弱了克什米尔地区穆斯林的力量。按照原本的宪法370条,克什米尔拥有自己的宪法、旗帜,以及除外交、国防和通讯以外的一切事务的独立性。此外,它通过给予其永久居民拥有财产的权利和专营权来维护当地的领土主权。

如今,莫迪政府将这些特权全部剥离,对印度最大的穆斯林邦——克什米尔采取了与其他邦尤其是印度教邦一视同仁的态度,必然会进一步激发印度教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

因国土面积大,人口众多,宗教与种族多元,印度的政治与社会认同呈现多元与破碎的特点。印度教人口占据印度人口的五分之四,莫迪所在的印度人民党属于印度教民族主义的政党。

进入21世纪后,印度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实力增强进一步提升了印度的民族自豪感,印度想要做大国的愿望更为迫切。莫迪希望能够建立一个统一的“印度认同”,以壮大印度并在国际上取得影响力。伊斯兰教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14%的人口信仰伊斯兰教。如今,莫迪政府对克什米尔地区的动作是挤压穆斯林的生存空间,以此来建立“大一统”的大国。

再者,考虑到克什米尔地区主要以穆斯林为主,并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印度政府对这一地区的管控程度之差可想而知。而宗教上的一致使得印控克什米尔与巴基斯坦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印度将克什米尔地区的特权收回并收归于中央管辖范围之下,印度便可藉此来切断巴基斯坦与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联系,管控巴基斯坦军情人员在当地展开的代理人战争。

打破战略困境

按照印度人民党主席、印度内政部长沙阿(Amit Shah)在联邦院(即上院)上交的议案,原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将一分为二,变为克什米尔中央直辖区与拉达克中央直辖区。这不仅仅涉及到印巴的边界分歧,同样也牵涉了中印的边界态势。

中国外交部8月5日因此强调了中国反对“印方将中印边界西段的中方领土划入印行政管辖范围”的立场。对外界来说,新德里此举无疑节外生枝。但对莫迪来说,这个历史性的举动恐怕不止于捞取现实的好处。从战略层面讲,这也可以改变自身“双线作战”的被动局面。

1948年以来,原克什米尔土邦一带就是印巴战争和中印战争的重要战场。在经过几十年的战争和谈判之后,这一地区基本处于中印巴三国分治的态势:巴基斯坦控制了西北部(自由克什米尔和克什米尔北部地区),印度控制了中部和南部(查谟和克什米尔邦),中国则控制了东北部(阿克赛钦和喀喇崑仑走廊)。这样的态势之下,印度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要同时来自巴基斯坦和中国两个方向的压力。

印度想要打破这样的双线作战局面。在过去多年里,中国已经基本掌控了与印度在西线的主动权,仅剩450平方公里的巴里加斯地区争议未解。2013年,中印在阿克赛钦实控线一带的“帐篷对峙”以印度撤退告终。这一事件虽然并没有完全解决双边的边界争端,但也为日后中印解决争端提供了参考。

在中印边境局面可控的局面之下,印度将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划归为两地,便可在“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集中精力应对巴基斯坦。如此一来,印度与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军同时对峙的局面得以结束。

更深层次来看,印度的担忧不只是与巴基斯坦和中国的边境争端,而是克什米尔地区局面乃至整个南亚地区的变化。新德里因“中巴经济走廊”而多年来捉襟见肘的地区局势又有藉机缓解的可能。

北京在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并与巴基斯坦力推“中巴经济走廊”。时至今日,这一走廊已经颇见成效,加上巴基斯坦军方也明确表示会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保驾护航。在印巴又彼此于克什米尔、俾路支等地展开“代理人战争”之际,新德里就很有必要在受压之后找到突破口。

资料显示,莫迪上台后一直希望在南亚展现印度的大国地位:他曾用罕见姿态对待邻国,邀请包括巴基斯坦在内的所有南亚国家参加就职典礼,就任后首访也选择不丹,上台一年多几乎遍访南亚诸国。

但是,这一系列的行动并没有从新德里“以印度为中心”的出发点跳出来。这一核心让印度与南亚周边各国的距离逐渐拉大。“中巴经济走廊”并未因为印度而有所调整,再放眼至南亚其他国家,原本看印度脸色的斯里兰卡、尼泊尔、孟加拉国等都已经寻求与北京的合作。

2017年的洞朗对峙让新德里方面发现了现实与幻想的差距。幸而北京在南亚问题上一直有“西线无战事”的预判,中国的这种稳健态度就给了莫迪以机会。加之美国、俄罗斯等大国也对印巴等传统问题兴趣寡淡。事已至此,新德里借军管印控克什米尔,在区域事务上展现突破就显出了他对区域局势的准确判研,印度在克什米尔两线作战的历史也因此结束了。

赞一下
(18)
46.2%
赞一下
(21)
53.8%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