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长柯文哲筹组台湾民众党,意欲在蓝绿之外,找出台湾政治的第三势力。眼前柯文哲得先翻过三座大山,第三势力才可能成形。
第一座大山是立委选举制度,目前是单一选区两票制,单一选区对大党极度有利,强者越强,弱者越弱。2005年修宪后的几次选举,小党的立委席次被压缩,就是明证。虽然也有政党票,但影响有限,加上所有席次仅113席,小党更难突围。总统选举采用非绝对多数的一轮投票制,让政党的合纵连横空间变小,小党或无党籍候选人,可能反成弃保对象,亦不利第三势力出头。
第二座大山是政党路线,能否真的做到超越蓝绿。仅管有不少尝试第三势力的努力,如最早的新党,后来的台联、亲民党,以及近来的时代力量等,但这些第三势力的路线,仍不脱传统的统独、蓝绿范畴,最后只能变成大蓝小蓝,大绿小绿。
当大蓝大绿强,小蓝小绿就被弱化,甚至泡沫。所谓的第三势力,若无法在路线上和传统蓝绿明显区隔,就算一时取得政治版图,也很难持久。
第三座大山是能否吸纳大量的政治菁英。大蓝国民党、大绿民进党在政治菁英的质与量上,都有绝对优势,若要筹组第三势力抗衡,第一条路是招降纳叛,吸纳台面上的政治人物加入,当年宋楚瑜的亲民党就是如此。第二条路是在传统政治领域外找人,当年的新党就是如此。两者各有利弊,前者换汤不换药,只能算是选边站。后者新人未受政治考验,容易出错。更关键的问题是,有实力的台面上政治人物,又或者有从政潜力的素人,有何动机加入新成立的政党。
对柯文哲而言,最好的情况是郭台铭、王金平等加入台湾民众党。但即便如此,仍不能保证第三势力能站稳脚步。过去台联有李登辉加持,亲民党有宋楚瑜挂帅,都吸引不少台面上,甚至是重量级政治人物加入,不过几年之间,还是泡沫化。第三势力,谈何容易。
以现有政党情势而言,柯文哲的台湾民众党,要成为和蓝绿抗衡,甚至取而代之的政治力量,一时尚难以成为气候。但找到扮演关键少数角色的路线,应该是较为务实的思考。
不当蓝绿侧翼 四缺的“台湾民众党”怎突围
台北市长柯文哲筹组“台湾民众党”昨召开成立大会,台湾过去不乏在蓝绿两大党之外另组第三势力的先例,但往往因“偏蓝或偏绿”成为两大党的侧翼,甚至沦为附庸或泡沫化。民众党能否走出康庄大道,攸关目前对立的两党竞争,会不会走向更多元的三党竞争?
就在台湾民众党创党成立大会同一天,民进党主席卓荣泰昨与时代力量党主席邱显智会面。时力上周才发生立委林昶佐退党、洪慈庸含泪留下的分裂危机,此虽促成“大绿”、“小绿”合作机会,但对照柯文哲昨在创党宣言提到现有的小党“受限于意识形态,变成主流政党的侧翼”,确也令人不胜唏嘘。
民众党剑指国会席次,被外界视为总统大选起手式,但昨天曝光的一一一位创党党员,大多是市府官员、幕僚及昔日选举团队成员,连随扈都拉来充数。出席名单没亮点,加上不收党费、党章空泛,让柯缺人、缺钱、缺组织、缺核心价值等“四缺”被凸显。此次组党,除希望白色力量能在政坛延续,积极拉拢郭台铭,正是为了解决“四缺”问题。
柯文哲创党前已提到“就是允许双重党籍”。只是,柯虽打着如意算盘,实际却不如想像容易。因为,国、民两党都是“刚性政党”,向来均不容许“双重党籍”,而在柯文哲组党后,“绿白合作”更如过眼云烟,已有绿委直言,很多选区可能三足鼎立,“白色子弹会到处扫射”。
过去,无论是台大叶克膜团队还是北市府团队,都是“柯意”主导一切,相信未来民众党也将会是以“党主席”马首是瞻,难容其他意见。一旦政党排他性强,无论再怎么自许柔性政党,恐怕都是枉然。民众党会不会重蹈被人诟病的“一人政党”或“万年党主席”?
仅靠“柯粉”支援的“柯党”能走多久?当务之急吸引人才加入、如何推出亮眼的立委候选人名单、如何拉拢整合小党,否则民众党恐怕会沦为是柯文哲政坛“扮家家酒”玩具,最终将淹没在内政部登记有案的三百四十七个政党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