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从另一面向看“企业搬离中国论”

时间:2019-07-27 10:3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工商时报》社论

最近“企业搬离中国论”甚嚣尘上。美国总统川普(特朗普)在推特提及,“美国加征关税已促使企业离开中国,外移到其他免关税国家,数千家企业正在外移。”(台湾)经贸部门也指称“大陆台商企业正陆续回流,且这不是个别厂商,而是一个趋势,一个潮流”。据经济部统计,截至7月26日,累计已有98家台商通过审查、投资台湾金额突破4973亿元(新台币,219亿新元),预计可创造4.35万个就业机会,而且在持续增加中。

我们当然乐见台商回流投资台湾,为台湾增加工作机会,但我们也不要忽视其他的面向。事实上,近来在中国(大陆)的许多外商企业,却有不同说法,虽然有很多报道指出,外商企业将远离大陆,另觅其他生产基地,然而其实大多数外商企业仍视大陆为主要投资的目的地。

在中国大陆与美国之间的贸易战中首当其冲的中国(大陆)美商企业,因受到美国加征关税带来的负面影响,已挫伤其竞争力,部分企业甚至考虑将生产制造转移出大陆;但多数企业却仍坚定认为大陆是很重要的投资地点。中国美国商会在《2019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中指出,98%的受访企业表示会继续开拓中国(大陆)市场,并认为在不断增大的中国(大陆)市场存在重要机遇。该白皮书还指出,有约三分之一受访企业已开始执行“身处中国、服务中国”的经营策略,将产品制造和采购在中国(大陆)本土化,并主要服务于中国(大陆)市场。

尽管“企业搬离中国论”沸沸腾腾,中国欧盟商会发布的《商业信心调查2019报告》则显示,有62%的受访企业把中国(大陆)视作当前和未来投资目的地排行前三名,有56%的受访企业考虑今年会扩大在中国(大陆)业务,且此一比例连续三年保持上升趋势。同一报告也指出,受访企业体会到中国(大陆)政府放宽市场准入有巨大进步,尤其在金融服务业领域,取消银行业外资持股比例限制,也将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寿险等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放宽至51%,甚至到2021年还将取消金融领域所有外资持股比例。

另外,受到贸易战冲击,部分在大陆投资的日商企业(占6.6%)因供应链重新布局,将缩小经营规模或转移他国。但尚有近半数日商企业对投资大陆市场保有较强信心。中国日本商会发布的《中国经济与日本企业2019年白皮书》指出,有48%的受访企业希望扩大在中国(大陆)的经营规模,有45%受访企业将维持经营现状。同一白皮书还认为,随着中国(大陆)的制造和消费升级,不少日商企业已开始加强开发中国(大陆)市场,俾提供优质的商品、技术和经验。

至于大陆韩国企业,因长期与大陆的供应链关系紧密,在当地生产的许多产品都出口到美国市场,不可避免地受到贸易战加征关税的严重冲击,也导致部份韩商企业移转产能至东南亚。不过,韩国贸易协会仍认为,中国(大陆)市场庞大,吸引力强,许多韩商企业当初决定在中国(大陆)投资时,都已做好长期发展打算,也因此,这些企业并不因为贸易战持续紧张,就断然舍弃中国(大陆)市场。

从美欧日韩企业对大陆仍持续投资的趋势看,“企业搬离中国论”显然渲染过度。再根据中国(大陆)商务部的统计,随着大陆总体经商环境改善和内需市场不断扩大,今年上半年在大陆新出现的外资企业约有2万家,实际使用外资比去年同期增幅达7.2%,这还是在近三年全球跨境投资衰退的不利环境下实现的成绩。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指出,在全球资本流动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即使是贸易摩擦加剧,为世界经济带来不确定性,大陆依旧是外商企业投资的热土。

总之,面对“企业搬离中国论”的风声鹤唳,两岸台商企业必须理性务实对待变局。毕竟从市场规模、劳动力素质、基础设施、物流成本、自动化程度、营商环境等条件看,短期内并没有任何国家(或地区)真正能够取代大陆,即使出现外商企业有外移现象,但本质上还是以大陆市场为主,再按照本身企业利益和风险考量,增加在第三地投资,也即采取所谓的“中国+1”经营策略。故此,在贸易战加剧之际,大陆台商也应从长计议,正确抓准在大陆投资的机遇,才能迎向未来并赢得未来。

赞一下
(22)
78.6%
赞一下
(6)
21.4%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