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鑫诚:我们与“新冷战”的距离

时间:2019-07-24 22:2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作者:洪鑫诚

随着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及全球格局的波动,关于“新冷战”的讨论不绝于耳。特朗普政府近年的国防、国安战略文件上将俄、中等国定位“战略竞争对手”,彭斯在哈德逊研究所的发言更以“新冷战演讲”为人所知。

然而,人们对于“冷战”这个沉重词汇的使用恐怕过于轻易了。近日,布鲁金斯学会刊出欧汉龙和齐格勒在《今日美国》上发表的评论文章,题为《不,我们和俄中两国并不处于新冷战的边缘》,开门见山地批评当今美国国安圈对待“冷战”论述的草率。在他们看来,这种思考对外关系的方式既不准确,还很危险。

作者在文章中表示,即使俄、中两国近年来表现得更具威胁,但美国的对外政策也呈现过度反应的趋势,这可能造成“自我实现的预言”。以俄罗斯为例,作者认为,不论今天的莫斯科在华盛顿眼里如何怀有敌意,都不能和当年苏联的全球性野心相提并论。其次,“冷战视角”忽略了今天美俄之间仍然在一些重大全球性安全问题上保持合作。

因而,在作者看来,即使今天的世界看起来不安、有风险,但那些把现状和冷战类比的人们可能忘记了那个时代究竟有多么危险,我们与冷战的距离绝不像那些危言耸听的言论所描述的那样近。

有意思的是,评论特别提到月初美国百位专家学者及前外交官发表的致总统特朗普及国会议员的联名公开信。这封《中国不是敌人》集中表达了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美国民间,尤其商、学界对中美关系前景的担忧,无论从参与人数还是代表性看都达到了一个高峰。

联名者们奉劝特朗普政府,将中国视为敌人并试图让中国与全球经济脱钩的做法,将损害美国的国际角色与声誉,损害世界各国的经济利益,也不符合美国自身的利益。

从布鲁金斯文章到联名信,都反映了美国民间对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的“降温”诉求。这些声音主要基于两方面的逻辑:其一,不应过分夸大俄、中的实力和野心及其对美国造成的威胁;其二,美国仍有足够的能力基于自身及盟友的力量对俄、中的崛起做出回应,不应因陷入“冷战”论述而弃守国际体系,草率地与大国为敌。

不过,毋宁说这是些亲俄、亲中的声音,倒不如说只是反特朗普、另一种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声音。他们没有否认对俄、中的负面看法,也相信美国需要做出有力的回应,只不过担忧特朗普的做法得不偿失。

这些人很清楚,相比冷战,今天的美俄、美中关系都更加多元,而全球经济的相互依存更到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程度,中美甚至被合称为“中美国”(chimerica)。因而,美国不可能在不承受重大损失的前提下限制中国的成长,与中国经济脱钩的想法风险极大。

这些劝说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如今问题在于,特朗普崛起和执政的基础并不相信这一套论述,川粉们宁愿相信他们的总统正在帮他们抢回失去的工作,而过去的那套国际体系反而致使他们被全球化所抛弃。

现在看来,民主党尚无足以挑战特朗普的强棒,而传统外交精英们苦于无力影响决策,很难期待他们的呼吁能够改变美国对外政策的现有基调。

以联名信而言,其最大的意义或许是打破美国对中战略已成定局的观感,本身具有缓和双边紧张关系的作用。从中国的角度看,美国战略界对政府的奉劝,也代表美国对中态度并非铁板一块,有助于避免中美相互认知不断恶化。

而目前的局势,只能说不到冷战,但不容乐观。

(作者为智库研究人员)

赞一下
(4)
50%
赞一下
(4)
5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