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贸易战对东亚国际关系格局影响

时间:2019-07-18 08:3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时事透视

由美国总统特朗普所引起的中美贸易战打打停停,如今已持续了一年多。这场因两个大国间的经济纠纷所引发的对抗,不仅没有停留在中美双边关系层面,反而造成巨大的涟漪效应,对东亚乃至全球的国际关系格局带来深远影响。

总的来看,中美贸易战并没有简单演变为美中之间的“新冷战”,出人意料的是,美国挥舞的单边主义“关税大棒”砸向了更多经济体,而许多这些国家要么是美国的战略盟友,要么是美国的近邻。特朗普这种不按“新冷战”套路出牌的全面出击做法,不仅扰乱了世界贸易组织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贸易体系,而且影响了过去建立在合作与互信基础上的国际关系,对东亚形势尤其是经济一体化进程造成了严重干扰。

全球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是国际关系面临的一个长期问题,背后有很复杂的因素。这种经济失衡在国际关系史上,是造成地区冲突乃至世界大战的经济根源之一。然而,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已经在谈判与协商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系列成熟的国际制度和国际组织,来管理这种经济上的失衡状态。即便现有的一些制度和规则还不够完善,也不应该成为个别国家、尤其是大国采取单边制裁的借口,因为这种动辄单方面加税的做法,彻底破坏了国际社会过去建立的在规则基础上解决争端的良好氛围;而这种尊重规则和协议的原则,是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全球化得以前进的重要基石。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和二战后一系列重要国际制度的创建者,对多国采取单边主义贸易战的做法,不仅影响了美国与这些国家的双边关系,而且打开了“潘朵拉盒子”,会引发其他一些国家的效仿,加剧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的抬头,影响国家间的合作与互信。

就东亚地区而言,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克服了历史因素、意识形态和领土纠纷等不利因素,逐步建立起面向全球市场的供应链体系,促成东亚经济的整体腾飞和一体化进程。然而,中美贸易战不仅影响了这一供应链体系在中国的布局,导致大量制造业工厂逐步撤离中国,并且干扰了区域内其他经济体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最近日本和韩国之间的贸易纠纷,就可以看作是中美贸易战的外溢效应。日本效仿美国,对在经济上紧紧追赶的韩国采取高科技出口管制,让日韩双边关系恶化。韩国不仅出现了抵制日货和赴日旅游的运动,而且这种经济上的对抗极有可能蔓延到外交、人员往来等其他领域,一度缓和的历史和领土争端等问题,有可能再次浮出水面,严重阻碍正在进行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以及这三国与东南亚国家展开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谈判。同时,作为二十国集团(G20)成员的日本和韩国,在大阪G20峰会刚刚闭幕的当下升级贸易纠纷,为东亚和全球经济治理蒙上了一层阴影。

除了中、日、韩三大东亚经济体均已卷入贸易战,特朗普近期还特别点名越南这个所谓贸易战的获益者。美国已经启动对越南钢材的惩罚性关税,并指责一些企业通过从越南出口产品以逃避美国关税。虽然越南已经加入了贸易标准严格的《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但仍然没有逃脱美国的关税大棒。美国这样的逻辑以后有可能也用于东南亚其他国家,“潘朵拉盒子”已经打开,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将受到阻碍。

从目前的进展来看,贸易战并未演变为中美之间的新冷战。相反,美国传统上的安全盟友也成为特朗普在贸易和经济问题上的攻击对象。在东亚地区,同属美国安全盟友的日韩之间也爆发大规模贸易冲突,而日韩两国与中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却没有跟随中美贸易战变得冷却。这在冷战时期是不可以想象的。

全球化背景下的贸易战,归根结底是经济利益之争,而非不同阵营之间的意识形态较量。在全球经济相互依赖的背景下,各国利益互相交织,很难形成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盟友和对手的界限也很模糊。各国在决定外交和外贸政策的时候,均采取就事论事和讨价还价的策略,没有了意识形态上一刀切的果断做法。就中美贸易战而言,两国在经济利益上的冲突是局部而非全局性的,美国和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贸易不平衡,只是逆差规模不同而已。

今天中美经济之间的相互依赖与交错,非冷战时期的美国和苏联可以比拟。当年的美苏两大阵营是在经济上几乎绝缘的两大阵营;而现在美国、中国和世界其他经济体已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战略对手和朋友已经很难分清。这是贸易战不会演变为新冷战的根本原因。

虽然贸易战对全球和东亚经济一体化构成了相当程度的干扰,但从长期来看,相互依赖和融合仍是全球经济的基本面。无论是中美还是日韩之间的贸易战,都是可控和局部性的。各方将在讨价还价和各自让步的基础上最终达成新的协议,届时地区和全球一体化进程将重新进入加速通道。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

东亚研究所助理所长、高级研究员

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赞一下
(3)
10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