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世界秩序的前景
二战之后,英美之所以能够确立西方所接受的“自由国际秩序”,有其特殊的历史条件。首先,美国是被“邀请”成为西方世界领袖的。欧洲列强从一战到二战互相厮杀,战后没有一个国家有能力成为领袖,或被其他国家接受成为领袖,美国因此被“邀请”成为它们的领袖。其次,美国当时已经成为最强大的国家,有能力为西方社会提供公共品,尤其是马歇尔计划。其三,因为同属西方,霸权从英国到美国的转移是和平的。
这个秩序为世界提供公共品并且具有开放性,为大多数国家所认同和接受。更重要的是,这个秩序强调的是国家主权和各国之间的平等性,这是所有国家所追求的。不过,这个秩序具有先天缺陷。首先,西方国家已经解决了与主权有关的问题,但很多发展中国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在亚洲,很多与主权纠纷的问题是西方殖民地遗留下来的,到今天一些亚洲国家,仍然承受着殖民遗产之痛。
也就是说,尽管非西方国家认同这个“自由世界秩序”,但很难用这个秩序的原则,来解决它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关乎主权的问题。其次,“自由国际秩序”内部成员国的等级秩序问题。在美国主导的同盟等级森严,成员国迫于美国的强大和外在“敌人”的存在,没有能力或者没有意愿挑战美国,尽管不时有不同的声音出现。
冷战结束之后,当美国西方把内部的“自由秩序”原则,毫无节制地延伸应用到国际关系的时候,这个秩序最深刻的危机便发生了。这也是今天世界所面临的局面。
未来世界秩序会是怎样的呢?很显然,鉴于美国西方今天所面临的内外部困境、新兴大国的崛起(中国、印度等)、老牌强权的继续(俄罗斯),美国西方很难在推广扩张“自由世界秩序”方面有很大的作为,尤其是在把西方内部自由秩序“国际化”方面。一个更有可能的场景就是美国西方的收缩,“自由世界秩序”重新回到以主权国家为基础的“威斯特伐利亚秩序”,即一个多元世界秩序。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最近也提出了类似的概念。在美苏冷战期间,美国总统肯尼迪提出了“保障多元并存的世界”(world safe for diversity)的概念,主张美国和苏联的和平共处,建议美苏在一个政治体系多元、价值与意识形态完全相反的世界中和平共存。这个概念和上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类似的精神,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不过,从现实主义来看,是否能够回归和维持强调主权国家的“威斯特伐利亚秩序”,仍然取决于国家间的力量对比。任何一种世界秩序都是国家间力量对比的反映。从价值上说,美国西方的“自由世界秩序”的扩张冲动不会改变,只有当其遇到同样力量的时候,才能停止扩张。从这个角度看,国际政治权力斗争永远不会停止,和平是国家间权力制衡的产物。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
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