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来:如何解读中朝关系“三新”?

时间:2019-07-11 06:3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周慧来

6月20日至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对朝鲜进行了中国最高领导人时隔14年的国事访问。访问既是对金正恩2018年四次访华的回访,也是对中朝关系回转亲密轨道的最终确认。中国把访问安排在日本大阪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前夕,也意在向美国和国际社会表明中国以及中朝关系在朝鲜半岛事务上的关键性影响力。

访问前夕,在朝鲜《劳动新闻》等主要媒体发表题为《传承中朝友谊,续写时代新篇章》的署名文章,提出赋予中朝关系新内涵、注入新动力、开创新局面的“三新”主张。访问期间,向金正恩表达了中国对朝鲜的“三个坚定支持”,即坚定支持朝鲜社会主义事业,坚定支持朝方实施新战略路线,坚定支持朝方为政治解决半岛问题、实现半岛长治久安所作的努力。

“三个坚定支持”标志着中朝关系在新的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战略调整的大背景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框定中朝关系“三新”的意涵:其一,在政治上,公开支持朝鲜的政治制度。中国的政治支持在本质上是对朝鲜国家安全和金正恩政权安全的一种承诺,也意味着朝鲜作为中国战略资产的地位得到巩固,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权重和价值将得到提升。

对传承中朝友谊和传统关系的强调是中国重视朝鲜战略资产价值的体现,而中朝两党两国领导人互访机制及亲密关系的确立则发挥一种加持作用。金正恩就任朝鲜最高领导人六年多,中朝双方最高领导人没有实现互访。访问朝鲜实现去年以来中朝两国元首第五次会晤后,说明中朝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互访机制再次回归。

其二,在经济上中国支持朝鲜进行改革开放。进入21世纪后,中国有意引导和鼓励朝鲜走上改革开放道路,但朝鲜一直顾虑重重,鲜有动作。金正恩上台后,由于受到拥核问题的掣肘,朝鲜的经济建设发展仍然困难重重。因此,在去年4月朝鲜劳动党中央第七届第三次全会上,金正恩宣布朝鲜新战略路线,“集中一切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划时代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斗争,让国际社会耳目一新,也符合中国的期待。

更有可能的是,中国将在适当情况下支持朝鲜加入“一带一路”建设,这是支持朝鲜新战略路线的最佳平台。与美国就弃核问题进行谈判,意味着朝鲜用行动回应了中国提出的“双暂停”和“双挂钩”倡议。在此基础上,中国有理由支持朝鲜参与“一带一路”的合作。参与“一带一路”,对朝鲜而言,可以走上可控的改革开放之路,对中国而言,可以加快东北振兴的步伐,对东北亚地区而言,可以推动该地区进一步的经济贸易合作,为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奠定经济基础。

其三,在半岛无核化问题上,中国鼓励和支持朝鲜就弃核问题与美国展开谈判。在本质上,朝核问题也是中朝关系的一个症结。由于朝鲜强行拥核造成中朝两国利益的冲突,中韩关系的热络风头一度盖过中朝关系。在朝鲜弃核问题上,中美具有相同的利益和展开合作的空间,中国支持朝鲜的弃核谈判既有利于自身的国家利益,也对中美关系有利,还有利于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朝鲜弃核的结果必将与永久性和平机制建立相连,两者相互影响。没有永久性的和平机制,朝鲜就难以完全弃核。而要建立永久性的和平机制,朝鲜半岛地缘政治结构的相对平衡是一个必要条件。虽然已经拥核,面对国力超过自身的韩国与美韩同盟,朝鲜仍然处于半岛地缘政治结构的不利一方。中国的支持,可以使金正恩有更大的底气和自信积极参与谈判,这也是金正恩要在两次特金会前夕访华的原因所在。

不可否认,中朝关系的“三新”与中美关系的演变有着密切关系。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美国因素或者说中美关系始终是影响中朝关系变化发展的一个主要变量,这是由国际政治的体系结构所决定的。2017年底美国把中国界定为“战略竞争对手”,是中美权力发生相对转移几年后双方关系出现转折的标志,未来中美关系的竞争性必将越来越激烈。无论是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还是中国的应对,都必须基于此才能进行有效解读。

面对美国的围堵和日益加剧的中美竞争势头,中国当然需要两手应对,一方面努力维持中美斗而不破局面,防止中美走向破裂,陷入“新冷战”泥淖,掉入“修昔底德陷阱”。中国非常清楚,中美关系走向恶化有弊无利。因此,只要有可能促进中美合作的事情,中国肯定会努力去做,推动和支持朝鲜弃核谈判就是这样一件重要大事。

另一方面,中国必须未雨绸缪,应对美国对华战略转向可能出现的恶性局面。在塑造和引导中美关系的走向上,虽然中国有着越来越大的能力,但相对而言,美国仍然掌握更大的主动性和主导权。如果美国坚定走上围堵和遏制中国之路,中国不可能临时抱佛脚再寻应对之策,再度重视朝鲜战略资产的作用就是基于这种考量。

由此看到中朝关系与中美关系之间存在着一种张力。在政治上对朝鲜的支持以及鼓励朝鲜与美国展开弃核谈判,展现了中国努力维持良好中美关系的一面。而重视朝鲜战略资产的作用则是从中美地缘战略竞争的方面做准备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中朝关系的“三新”并未定型,仍将随着中美关系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作者是中国独立评论人士

赞一下
(10)
58.8%
赞一下
(7)
41.2%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