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年轻人绝望感须处理 官民坦诚对话觅出路

时间:2019-07-03 09:0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明报社评

示威者占领立法会告一段落,社会撕裂政治对立却有增无减。数以十万计市民参与七一游行,反映民情依然沸腾,社交媒体上一些年轻人流露的绝望情绪,亦是真实存在,当局必须正视。正式撤回修例、独立调查还原修例风暴全貌,是抚平伤口最佳方法,政府亦应尽快与反对者和年轻人对话。当前香港需要冷静理智,让紧张局势降温,为政治对话创造条件。政府须以实际行动,证明愿意改变家长式心态与民沟通,各方亦应停止渲染“死士”、“死谏”等字眼,以免鼓吹极端自残行为。

政府改革施政风格  须以行动取信于民

经历“七一”一役,立法会大楼满目疮痍,预料未来两周无法举行会议。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和警方均谴责冲击事件,表示会对违法行为追究到底,社会上亦有不少声音谴责暴力。泛民和示威支持者则批评政府未撤回修例,林郑是民怨爆发罪魁祸首,必须为立法会冲突负责。同一件事,两种迥异观点,折射社会撕裂加剧,香港要重新出发,必须尽快修补裂痕。

政府漠视民意硬推修例,肯定大错特错,当局与其坚持“暂缓”修例,让这个“殭尸议题”拖至明年立法会会期结束胎死腹中,不如现在就回应市民诉求,宣布正式撤回,让修例议题彻底告一段落。然而,即使政府有错在先,不代表可以把任何暴力抗争行为“合理化”。政治表达有很多和平方式,完全没必要诉诸暴力,美国国务院也发表声明,认为香港的成功有赖法治及对基本自由的尊重,包括言论自由及和平集会,敦促香港各方避免暴力;大律师公会主席戴启思早前亦对于示威者闯入立法会表示失望,认为政府不应让步予冲击行为,但同时应该回应市民部分诉求,包括撤回修例及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调查警察使用武力。过去高院裁决表明,“民众有权对抗暴政”一类“以暴易暴”说法,很易沦为滥用暴力藉口。示威者占领立法会后,未有破坏图书馆文献、放下钱才拿汽水等行为,的确显示他们负责任和理性的一面,但同时暴力破坏立法会设施也是事实。

香港是法治社会,暴力是绝不能接受的。与此同时,政府亦要正视反对者尤其是年轻人的不满情绪,了解为何有些人会支持诉诸暴力,否则很难釜底抽薪,解决问题。林郑出席七一回归酒会致辞,提出5点施政风格革新,承诺安排更多时间,亲自会见不同党派、不同阶层、不同背景人士了解民情,包括透过不同途径主动接触不同背景年轻人,聆听他们心声。政府愿意多跟反对者和年轻人沟通是好事,然而更重要的还是看政府有何实际行动。

林郑竞选时强调“与民共议”,可是修例风波却正正反映当局施政“离地”,市民对政府信任跌至谷底,不管林郑怎样高谈革新施政风格,公众一日不见实质改变,只会视为口号空谈。政府加强与民沟通,首先必须克服家长式管治和高官精英心态等积弊。行政长官日理万机,徒靠林郑多抽时间“见人”作用有限。改善与年轻人沟通,需要有效平台机制而非单靠特首一己之力,如果政府只是沿用以往模式,只靠青年事务委员会等咨询机制,找来找去都是同声同气“自己人”,对于了解年轻人和改善施政,不会有太大帮助。

多谈希望勿言“死士”  圆桌对话困难也要做

反修例风波发展至今,一些年轻人确有很强的政治无力感,觉得政府未有理会他们的诉求,在现有体制下也无计可施。过去数周,香港先后三度有数以十万甚至百万计市民上街,欧盟谈到香港近期的和平示威集会时,亦认同香港展现了基本集会及示威自由,然而部分年轻人认定现在就是Endgame终局之战,打不赢这一场就将失去所有,甚至出现当“死士”的极端明志念头,有教育心理学家呼吁,年轻人在社交平台分享新闻消息时,应避免把极端行为合理化。不过,绝望感在一些年轻人之间的确有扩散蔓延的迹象,必须正视。

面对年轻人的无力感,各界在支持之余,也需要思考如何支援和开解感到困扰的年轻人,最重要的,是政府亦应采取实质行动,使年轻人看到希望。我们重申,特区政府需要做四件事﹕1)正式撤回修例;2)改组政府和行政会议,撤换问责官员;3)设立独立调查委员会,彻查修例风波前因后果,特别是“6.12”和“7.1”冲突;4)与反修例人士对话。我们建议采取圆桌会议形式,邀请大学校长、法律界和宗教界等有威望的社会领袖一同商议。虽然示威者常强调没有“大台”,然而政府仍可邀请他们自行推举代表,也可邀请民阵和泛民政党派代表参与会议。

目前社会氛围高度对立,要举行多方圆桌会议确有难度,可是正如科大校长史维所言,重复相同内容的言论又或顽强对抗,只会带来更多对立,刻下最重要是各方抱着开放和愿意聆听态度直接对话,即使困难也要去做,所有关心香港未来的人都应该为对话努力。现在各方需要做的是释出善意,同意不设前提举行会晤,尽快为紧张局势降温,为对话创造条件和空间。

赞一下
(70)
35%
赞一下
(130)
65%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