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颖娴:中美贸易战的经济背景

时间:2019-07-02 13:3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作者:阮颖娴

中美贸易战开打超过一年,仍如火如荼。要明白中美贸易战的背景,要从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说起。

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邓小平用循序渐进方式改革(gradualism),摸着石头过河。中国在改革路上创出不少有中国特色的政策,如价格双轨制、包干制、城乡企业、经济特区等,在西方先进国家不常见。事实证明,这些改革符合当时中国国情(如价格管制、产权界定不清晰、科技落后等),促成了往后三四十年高速经济增长,不少国民得以脱贫。

改革开放的新结构经济学

随着1992年邓小平南巡,中国继续推进国企改革。哪些国企私有化,哪些倒闭,哪些继续接受政府补贴,都由政府规划。一些下游企业如食品、纺织等,很快就被民营企业取代。但上游及具战略性的企业如通讯、电力、银行、保险等,仍由国企包揽,而且受惠于银行低息货款,形成国家垄断,民营企业和外资不能参与。此外,中国政府有意识加快中国工业生产的技术转移,例如在手提电话和电脑生产,外商如要在中国投资,须与中国资金合资经营。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监督松散,加上外来商品入口有贸易壁垒,这些产业政策目的都在于保护本国企业,加快它们的发展速度。

经济学家林毅夫对这种透过政府的产业政策集中保护和补贴某些行业的国家发展方针推崇备至,称之为“新结构经济学”,近年大力向非洲的发展中国家推销。其实这种以政府政策主导发展的方法并非中国独有,二战后的日本及南韩也有类似政策补贴重点产业,例如日本三菱和韩国三星等财阀,与政界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新自由主义撞击中国经济模式

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在西方盛极一时,当时列根和戴卓尔夫人主张“大市场,小政府”。这种经济学思潮也推广到发展中国家,即所谓“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 Consensus)。华盛顿共识有三大主张:贸易和资金自由化,国企私有化,及政府收支平衡(小政府)。华盛顿共识预言不论国家发展程度,只要奉行上述政策,经济就能迅速增长。这共识由美国政府倡导,透过国外援助(foreign aid)及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全世界推销。与此同时,世界贸易组织在1995年成立,推动全球自由贸易。

显然,华盛顿共识中的自由化和私有化,跟中国产业政策中推动国企补贴重点企业等方针相违背。因此中国在加入世贸谈判时须二择其一,最后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贸,为融入国际市场,在产业政策上让步。加入世贸对中国经济有短期提振作用,但长远来说中国企业仍缺乏国际竞争力,未必能维持高增长。

中国政府用了两个策略。第一,低估人民币(undervaluation)来增加中国出口货物竞争力,并以强劲出口推动中国经济增长。但这种方法有一个结果,就是会令中国贸易顺差增加,在2006至2008年,贸易顺差竟高达国民生产总值的8%,令人咋舌。这是今天中美贸易战的一大争议点。

第二,中国并没有切实执行加入世贸的部分承诺。这包括国资委仍控制很多国企、地方政府仍补贴当地企业、为外来投资者设置不同关卡、保护知识产权不力、在多项服务业(如银行业和保险业)仍保持贸易壁垒等。这些问题,与当年内地和香港签订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后,有“大门开,小门不开”的问题一样。这中间有多少是中国政府架构不完善所引伸出的执行问题,多少是政府刻意不兑现承诺,则不得而知。这是今天中美贸易战的另一大争议点。

各种发展策略的盛衰

随着中国经济继续高增长,中国总体经济产出逐步逼近美国,因此上述两方面引起的经济摩擦愈来愈严重。例如经济学家克鲁明(Paul Krugman)认为,低估人民币汇率,造成贸易倾斜,导致美国就业职位向中国流失。特朗普在竞选时和上任后不断重复这种言论。与此同时,中国人均生产值远不及美国,这显示中国的技术水平与美国仍有一大段距离。所以中国不愿放弃国家补贴,任由所有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自由竞争。最后,由于中国加入世贸以来未有履行部分承诺,美方在贸易协议上迫使中方修改法律,中方不肯,直接导致上一轮贸易谈判破裂。

标榜市场主导和自由化的华盛顿共识,虽然在八九十年代盛极一时,但踏入九十年代,全球多个发展中国家纷纷出现金融危机,如1994年墨西哥披索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1998年俄罗斯和阿根廷经济危机等。后来的研究指出资本帐户自由化,令热钱大进大出,造成资产泡沫,发展中国家根本无力抵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已在近年转軚,重新肯定资本管制是政策选项之一。

此外,发达国家经历了2008年金融海啸的重大教训,了解到市场若缺乏政府适当监管,可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而且最后要由纳税人埋单。特朗普上场后,提出“美国优先”,提倡保护主义,威胁向世界各国加征关税,新自由主义潮流似乎逐渐消退。

中国式政府带动市场的策略,虽然在发展初期十分成功,令中国迅速成为中等收入国家,但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长远来说自由开放的经济政策更有效率。补贴国企垄断国家上游企业,变相榨取下游民营企业盈利;金融系统为企业压低贷款利率,间接令存户投资回报下降;限制外商进口,减少国内消费者的选择;官员和企业结盟,造成权贵利益集团进行寻租行为等,这些是现行经济制度的一些弊端。

很多经济学者认为,中国经济能不能继续维持高增长,视乎政府能否在既有制度上推进改革,逐渐趋近自由开放有效率的经济制度,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当然,中国政府的底线是经济政策自主,而不是受外力胁迫而改革。这就是政治问题了。

来源:《明报》

赞一下
(22)
75.9%
赞一下
(7)
24.1%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