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遥:香港“修例”信任危机、缘由及对策

时间:2019-06-25 07:3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时事透视

香港修订《逃犯条例》纷争在特首宣布暂停前进入高潮。这一事件反映出利益攸关方之间的系统性信任危机。这一危机主要产生于港府治理思路的偏差,相关部门有必要吸取教训,提高治理水平。各方应该尽力消除愤怒与误解,努力重建信心与信任。

该事件引发的最直接的信任危机,是特首及港府与反对派及示威群众的不信任。修例遭遇激烈反弹,说明事前沟通不充分,没有认识到陆港两地法律、民情的巨大差异;加上特首草率地激烈推进,引发反对者的愤怒与恐惧,使本来许多持观望态度的民众走上街头,造成大量民众与反对派对特首的不信任,使港府深陷“塔西佗陷阱”。

其次,该事件暴露出香港民众对大陆司法系统的信任危机。近年来,港台及国际社会对大陆司法的信任度因为各种事件有所下降,尽管这中间不乏偏见和误解。

最后,该事件加深台湾对大陆“一国两制”实践的不信任,在客观上帮助了陷入困境的蔡英文。自蔡英文上台以来,两岸关于“九二共识”问题的分歧矛盾上升,台湾绿营对“一国两制”多持怀疑态度。该事件为绿营找到进一步反对“一国两制”的基础,也会加深西方对中国的不信任,使中美关系复杂化。

以上主要信任危机产生于港府治理思路的偏差和国际因素的影响。香港被英国殖民了100多年,已形成不同于大陆的政治文化与认同。九七回归以来,“一国两制”的政策实施总体上取得成功,但港府的治理思路的偏差导致了近期的修例纷争。

特首与建制派过于重视中央政府的支持,而忽视了与反对派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沟通,以为获得中央支持的政策就可以强力推行。

中央政府由于种种限制性因素,也难与或不合适同反对派或青年学生直接沟通,在处理香港事务上过于重视与特首及建制派的关系。国际因素的影响,则有美国、英国及欧盟以人权及香港自治等借口进行干涉。

针对以上信任危机,各方应该努力消除愤怒与恐惧,积极重建信心与信任。具体对策:

重申“一国两制”,尊重两地政治文化和法律的差异,港府应避免在治理香港时采取大陆的政策模式,在时机成熟后再考虑推行修例,或承诺放弃修例。

港府对不当的政策进行反思,特首应当更加诚恳地道歉(反对派认为特首的书面和口头道歉均不够诚恳),改变对于游行的政治定义。港府的强硬应对(橡皮子弹与暴动的定义)被民众认为是忽视或漠视民意,从而产生愤怒,也对未来的不确定产生一定的恐惧。

加强与反对派及青年学生的沟通,发挥中国统战的传统优势。加强与相关团体的接触与沟通,了解民意,尊重民意,消除误解建立信心和信任。

制定相关政策前应该举行听证会,广泛听取各方不同意见。正确认识推动某项政策的目的是为了有效治理香港,维护社会稳定,而非以牺牲社会稳定为代价来推动某项政策。

作者是中国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助理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

赞一下
(80)
61.1%
赞一下
(51)
38.9%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