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管治失能失效 解开死结要靠政改

时间:2019-06-18 09:2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明报社评

香港特区政府暂缓修订《逃犯条例》,然而管治危机并未解除,示威者再在政府总部一带集结,突显政府四面楚歌,管治失能失效。过去一周事态发展急转直下,市民对特区政府不信任情绪全面爆发,亦不相信立法会能够反映主流民意,问题已关乎整个政治制度的认受性,并非单靠政府派糖又或致力民生便能处理。这次修例争议引发的危机,反映现行政治制度已管不了香港,唯有一套与香港社会相适应的政治制度,方能长治久安,真正解开管治危机死结。

市民对制度失去信任  非聚焦民生派糖可挽

上周六政府宣布暂缓修例后,社会气氛仍然相当紧张,如何收拾残局,政府显得不知所措。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就修例处理失当致歉,多名行政会议成员表示,暂缓修例“基本上等于撤回”,然而政府总部一带的示威活动持续,数以百计留守立法会大楼外的示威者,转到特首办要求林郑下台和正式撤回修例。暂缓修例实际只是给沸腾民情降温,特区政府陷入回归以来最严重管治危机,局面未有真正改变。为免《逃犯条例》沦为“殭尸议题”,继续成为未来施政包袱,政府应考虑正式撤回修例。

昨天林郑与教育界、宗教界等代表会晤,根据与会人士所言,林郑除了再就修例问题致歉,亦谈到希望继续根据施政蓝图,余下任期在教育方面做出成果。刻下香港社会确有很多重大民生问题急需处理,无论土地、房屋、医疗、安老等范畴,政府可以做、需要做的事情仍然很多,问题是经过《逃犯条例》一役,现届政府的政治能量即使未有一铺清袋,所余也肯定不多,当前香港很多民生问题,全都涉及复杂既得利益和政治阻力,未来政府恐怕很难再推动备受争议政策,即使只是聚焦教育,也难保不会再度遇上政治地雷。

论事态本质,目前政府所面对的危机,比起2003年反对《基本法》23条立法以至2014年占领运动都要严峻。2003年50万人上街,除了涉及市民对23条立法的疑虑恐惧,同时亦夹杂了SARS为祸、经济疲惫、市民负资产等因素,政府撤回23条立法草案、在中央协助下推出措施振兴经济,已足以慢慢走出危机困局。2014年占领运动,示威者要求“真普选”,矛头主要指向中央“8.31决定”,各方一直知道政改方案在立法会不够票,通过机会不大。占领运动对特区管治虽有影响,然而从港独自决意识抬头这一后遗症来看,事件最大冲击显然是香港与内地关系。

相比之下,这次修例所引爆的,却是一场关乎特区政府以至整个政治制度的信任危机。本港政治制度畸形,行政长官既非一人一票普选产生,亦无任何政党支持,立法会功能组别议席为数众多,直选议席所采取的比例代表制度,导致政党过度聚焦选区内的铁杆支持者,毋须放眼大局。民意授权基础不足,本来已是特区政府的致命伤,这次当局仓卒行事,未有好好理顺民情,眼见在立法会“数够票”,执意硬推修例,成为引爆全面信任危机的药引。大批市民不信政府说辞,亦不相信立法会如实反映主流民意,宁取制度外抗争。前运房局长张炳良认为,香港从此不再一样,民心已变回不了头,政府面对市民不信任,往后日子非常艰难,正正道出问题症结。

政府有效管治,市民对制度的信任极为重要,倘若大多数人不再信任制度,选择在制度外斗争,社会一定动荡。香港回归22年,社会形势不断变化,这次危机反映现行政治制度已管不了香港,若不对症下药,就算换了其他人代替林郑出任特首,亦未必能解决问题,即使未来政府努力聚焦民生密密派糖,也未必足以弥补结构性的“信任赤字”,日后只要一碰稍有争议的议题,信任危机随时又会重临。

管治失效拖垮香港  双普选重建认受性

一个良好的政治制度,应该可以求同存异,透过合理机制去解决分歧、寻求主流共识,然而香港的政治制度,却是倒过来不断制造问题。政府和立法会认受性不足,政府没有政党政治基础,亦严重影响当局判断民情的能力,结果出现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现象,为官者避事避难,才能确保社会“一团和气”,香港管治体制失效,实际正在逐步拖垮香港,若要解开死结,必须跳出现行制度框框,建立一套真正与香港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政治制度,这对中央和特区政府而言,都是无法回避的课题。香港过去20多年经验已清楚说明,单靠小修小补增加行政长官和立法会的“民主成分”,不足以解决认受问题,唯有实现双普选,才能为香港带来希望。

赞一下
(67)
63.8%
赞一下
(38)
36.2%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