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中美贸易战关键 在于体制差异非关税

时间:2019-06-14 07:2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亚洲项目资深研究员黄育川博士指出,与大众观点相反,中美贸易战的关键不在于贸易,而在于两国政治和经济体制的差异与处事方法的不同,而解决问题需要更进一步的谈判,而非实施惩罚性关税。

黄育川本周三(12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主办的闭门讲座后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美国是高度发达的经济体,而同其打交道的中国则自认是一个发展中经济体。“如果你想要一个双方都接受的解决方案,那不可能。”

贸易赤字不是症结所在

对于美国要求中国削减对美贸易顺差,曾担任世界银行中国业务局局长的黄育川也强调,贸易赤字不是症结所在,贸易赤字也并不能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好坏。

他认为,美国经济表现良好,并推出了大规模税制改革,这都可能造成美国的贸易赤字继续扩大,而这两个原因都同中国无关。

他解释,贸易是多边问题,需要关注的是一个国家与世界上所有国家贸易总平衡,而非只专注与单一的国家贸易数字。“几十年来,美国一直同亚洲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由于生产线现在转移到中国,贸易逆差的来源就变成中国。”

对于美国批评的外商准入限制和强制性技术转让的问题,黄育川认同它们需要被探讨,但需要时间才能解决。

他表示,中国已公开承诺,在大部分的制造业领域里,外资进入将不再需要设立合资企业,比如特斯拉已经成了中国第一家纯外资的车企,因此“强制性技术转移的问题,在某种程度意义上将基本消失。”

黄育川也以中国今年通过的新的《外商合资法》为例分析指,该法非常宽泛,需要更详细的法规和条例才能发挥其功能,无法立即产生效果。这意味着在未来好几年中,总会有美国认为中国未遵守承诺情况发生,毕竟这个过程涉及到许许多多企业。于是,美国在当前的贸易谈判中,要求添加条例允许美国在认为中国未履行承诺时对华征收惩罚性关税,而中国的观点是,他们无法保证整个过程完美、毫无差池。

经济体制不同更需要谈判达成协议

黄育川说:“这是致使双方谈判破裂的原因之一。”

对于中国政府对产业实行的补贴措施,黄育川指出,所有政府都以某种形式提供补贴,“中国的问题在于其体量大,政府扮演的角色更重。”中西方经济体系的差异也让这变得更复杂,他说:“经济体制不同,就会选择以不同的形式发放补贴。”

至于中国崛起以及中国是否窃取美国知识产权的问题,黄育川认为,如果是涉及盗窃,应该有具体的例子并能提到法院解决。问题是,一些规则并不清楚,而规则又与中美的经济体制相关,所以更需要谈判达成协议,而不是寻求通过惩罚税关系来解决问题。

美国总统特朗普预计将在本月底于日本大阪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期间与中国国家主席...会晤,外界普遍期待这次会面能为陷入僵局的中美经贸谈判寻求突破。

黄育川认为,中美之间需要确立一些规则与机制,而规则与机制的设立需要时间,“我不认为两国元首聚在一起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赞一下
(169)
86.2%
赞一下
(27)
13.8%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