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社评
《逃犯条例》修订争议,政府重申明天如期恢复二读辩论,反修例行动亦有升级之势,除了准备包围立法会,亦有团体和商户号召罢工罢市罢课,一场硬碰蓄势待发,情况叫人忧心。修例争议早已不是单纯关于移交逃犯,还牵扯到复杂的政治角力,回旋空间愈来愈窄,各方应以香港社会稳定为念,避免将事态推向最坏方向。香港是成熟社会,崇尚和平理性,做事有规矩有程序,立法会议员有责任反映民意,事态发展至此,由立法会“良心投票”,按程序和机制处理修例问题,相对而言是较为恰当做法。
冲突场面勾梦魇 “以暴易暴”非出路
周日反修例游行声势浩大,尽管实际人数说法不一,然而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亦承认,游行人数非常多毋须争议。2003年50万人游行反对《基本法》23条立法,数天后政府妥协撤回草案,不过今回暂时未见政府有此打算。政府重申修例工作继续,明天在立法会恢复二读辩论,林郑提出四方面工作,包括密集解说修例目的、提早向立法会交代加强人权保障政策声明的内容、日后定期向立法会汇报条例执行情况,以及加快与其他地区磋商长期移交逃犯协议,希望释除公众疑虑,然而这些举措是否足以令反对者改变立场,确是一大疑问。
政府仓卒修订《逃犯条例》,低估民间反应,加上不同势力政治操作,事态早已不是单纯关于移交逃犯安排。修订《逃犯条例》事关复杂,应该从长计议广泛咨询,可是话说回来,部分游行人士对修例的反应,诸如担心香港言论自由毁于一旦等,明显已经超出修例一事,投射的是强烈“疑中”情绪,就算政府展开广泛咨询、调整修例内容,也不会改变他们的看法。周日大游行高举的旗帜,虽然是反对修例,然而当中搀杂的其他政治信息和意涵,中央相信亦了然于心。
理论上,香港立法事务跟中央外交系统并无直接关系,昨天外交部开腔回应反修例游行,强调中央支持港府修例,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预香港特区立法事务,反映在北京眼中,修例争议已是一场涉及外国势力的较量。林郑再三强调,修订《逃犯条例》是特区政府意思,与中央无关,然而无可否认中央已变成持份者,倘若北京认定有人与外国势力联手,藉修例问题“挑拨离间”、“煽动港人敌视中央”,修例死结只会拉得更死。特区政府像上次23条立法般主动撤回草案,机会愈来愈渺茫。
政府坚持修例,反对修例力量亦在积极动员,剑拔弩张气氛笼罩全城。民阵号召包围立法会,每逢立法会开会审议修例便举行集会,一些商户和团体则发起明天罢市罢工罢课。周日深夜在政总一带发生的暴力冲击场面,令人关注香港会否再度陷入动荡之中。事态发展至此,已无人能够预言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事,政府和各方行事必须冷静克制,避免危机恶化到不可收拾地步。
立法会良心投票 争取危机软着陆
若说周日的大游行再次体现了大多数港人和平理性,周日游行结束后深夜发生的激烈冲突,则反映社会上仍有一小撮人执迷于暴力抗争。虽然乱事是在政府发新闻稿重申恢复二读之后发生,惟观乎多名被捕者身上搜出剪刀、刀片等攻击武器,相信不少人都是“有备而来”,等待的只是发难时机。在他们眼中,要对付“制度暴力”,唯一方法就是“以暴易暴”,然而占领运动和旺角暴乱的经验已说明,违法抗争也好,暴力抗争也好,均非“必胜武器”,“暴力斗争”在香港根本行不通,客观效果只是带来破坏,将社会推向自残,却不见得有助达至目标。
周日游行过后,民阵召集人呼吁议员在立法会二读条例草案时投反对票。香港是一个成熟社会,有完善典章制度,有能力按机制和程序解决危机,任何问题都应该争取在机制内处理,不应轻言诉诸制度以外的手段。政府强推修例,一定会付上沉重政治代价,际此关键时刻,社会必须冷静理智,不要走上暴力斗争自残的歧途。修例争议来到这一步,实现“软着陆”的选择不多,根据现有制度和程序办事,由立法会“良心投票”,是较为妥当的做法。
立法会是民意代表机构,每位议员都应该真实反映民意,如果背逆民意,选民可以用手上一票惩罚他们,“票债票偿”。以当前政治形势,议员不受政治立场綑绑和政治力量支配去投票,说易不易,说难其实亦不难,关键仅在于是否有政治勇气和决心。由立法会否决修例,可以为各方提供政治下台阶,各党派议员应慎思投票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