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日韩应变贸易困境的三个启发

时间:2019-06-11 09:1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经济日报社论

美中贸易战迅速蔓延,科技战、口水战、教育战甚至文明战都已出现征兆。全球各界都在追问明日的世界到底会是什么面貌。美中大战后的世界结构没人敢预测,但不是没有经验可以参考;过去十年日本与韩国的经历,就提供了许多可借镜之处。

若暂时把美中对抗的政治因素及未来格局问题抽离,相对于台美关系,台湾短中期所面对的最大挑战,其实在于中国大陆这个长期“最大经济伙伴”的贸易、投资与经商条件恶化,不可预测性飙高的问题。这个挑战固然持续存在许多年,但过去比较像慢性病:长期有隐忧但短期尚可应付。再者,过去20年来,中国大陆始终以“政治更硬、经济更软”的两手策略持续加码台商的优惠,也抑制了问题的急迫感。

无论基于两岸稳定思维或看好中国后续潜力考量,此时此刻都不宜高调的对中国大陆落井下石、雨天收伞,但由于中国制造、出口美国的台商比例如此之高(2016年中国出口美国前20大企业中台商占15家)的客观情势下,眼前美中对抗对众多台商而言,逐渐有急性发作的冲击,不能不有所准备。

放眼亚太同侪,过去几年日本及韩国都经历过原因不同但冲击类似的经验。先看日本。2012年时日本对中国投资来到过去20年来的最高峰,超过110亿美元,然而同年也因日本将钓鱼岛国有化,引发中国大陆强烈反弹,前后近二个月时间,重要城市几乎都爆发针对日货日资的暴力或抵制事件。之后日本对中投资暴跌四成,隔年又再衰退四成,自2015年至今,投资金额降到只有2012年的30%左右。

韩国则是在2017年“萨德”事件后遭到中国经济制裁迄今尚未恢复,且文在寅总统访中时又受辱,导致社会及企业对中国态度出现戏剧负面变化。在对中国大陆投资方面,2017年最后一季减少近五成,最终整体衰退30%。

当然,日本及韩国面对之处境与美中贸易战无论在背景及原因都有极大差异,但对日商及韩商而言,“最大经济伙伴”经济条件恶化的问题则如出一辙。从前述日本三年投资锐减七成或韩商衰退30%的经验可知,要在短期内对投资地进行激烈移转并非不可能任务,只是需要有强大压力。而当时的辛苦安排,更成为美中贸易战日、韩商受伤较低的防火墙。

日本第二个经验,是对生产供应链有精确的规划,更维持日本作为生产核心。依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调查显示,56%日商在中国生产的产品完全或原则上供应中国内需;剩余有外销安排者,61%回销日本,直接从大陆出口美国者仅有5.9%,根本不受贸易战的直接影响。再以台湾为例,日商也是六成供应内需,而从台湾直接出口者,32%回销日本、34%出口中国,出口美国者亦仅有5.7%。反观我国,有些大陆台商的出口美国比重超过八成,其危险可见一斑。

毫无疑问,台、日产业结构有所不同,日本及韩国布局不能完全比照。但这些经验也给我们几个启发。

第一,事在人为,有压力也会有解方。美中贸易战虽然铺天盖地,但冲击可能还低于日、韩过去几年面对的压力。因而日韩能调整,台商一样也能。

第二,台商需要有更为强烈的风险意识,特别是以美国为市场者,真的需要严肃思考调整“台湾接单、中国生产”的架构。日本的分散式供应链架构,或许是降低集中问题更为合理的安排,更应思考产品最后改回MIT的意义。

第三,政府贸易政策不能只有出口面向,更需要“进口”思维。例如若未来想吸引更多台商将零组件“回销”台湾继续生产,首需认真检讨者是我国的进口关税,以免保护产业的原意,反而成为台商的负担。

赞一下
(2)
40%
赞一下
(3)
6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