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减持百亿美债背后 是重要“武器”吗?

时间:2019-05-27 14:1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截至今年3月末中国持有美债1.12万亿美元,持仓规模创2017年5月以来新低。就在去年,俄罗斯和土耳其大量抛售了美债,并退出了美债主要持有国的行列,其中俄罗斯还不断增持黄金储备。这是否意味着是“去美元化”的开始?中国是否也要开始“去美元化”?

美债有可能成为重磅“武器”的逻辑在于,如果美债遭大幅抛售,价格就会暴跌,短期内会抬高美国社会融资成本;其次,美债收益率作为美国的无风险收益率,如果收益率暴涨,就会整体推高美国国内的市场利率,从而导致融资成本短时间大幅走高。

然而,对这一观点持反对意见的也不在少数。

美国咨询公司Strategas固定收益研究主管Thomas Tzitzouris在一份客户报告中指出:抛售美国国债对庞大的国债市场影响可能不大。Tzitzouris 估计,5000亿美元的清算将使收益率提高约30个基点,也就是0.3个百分点,进一步的出售不太可能产生更大的影响,因为较高的收益率会吸引来自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和欧元区的其他国际买家。

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此前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中国抛售美债并不是很大的威胁,首先,抛售后会有很多买方愿意接盘,如果有必要,美联储都可以买。对美联储来说买本国国债不是什么难事,虽然眼下美联储不会这么做。其次,美债价格下跌,中国便会亏损,这也会损害中国的利益。中国最近也在减持,外储略有下降。因此长期来看,中国可能不会再买新的美债,不再为美国的赤字“埋单”。

多位国内专家学者也向澎湃新闻表示,眼前进行大幅减持和抛售并非明智之举,但并不意味着“去美元化”作为一个长期策略。

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向澎湃新闻表示,对中国来说当前阶段如果大量减持,对中国的负面影响也不少,如果不购买美债转而持有人民币,那么中国不仅要面临外汇储备下降,汇率风险上升不算,人民币升值的概率也很大,这对当前中国国内形势也不利;如果将大幅抛售的美债换成欧元、日元,则会导致这些货币升值,这些国家未必愿意接受,所以就当前的局面来看对中国的负面影响可能会更大;对美国的影响在于,美元利率会上行,但美国的应对策略则将是由美联储来购买这些国债。因此,如果当前阶段采取这样的措施,对中国的负面影响可能会大于美国。

西班牙对外银行亚洲研究部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夏乐告诉澎湃新闻,他相信中国不会在当前采取大量抛售美债的措施,因为这相当于干预了对方的金融市场,那么未来的局面可能会是不可控的,造成的麻烦可能会比当前更大。夏乐指出,目前已经看到中国减少了对美债的购买,中国需要更多的“武器”来维持汇率稳定。从长期来看,中国可以把外汇储备投资分散化,外汇储备最好能够服务实体经济,所以如果当前的局势持续下去,最佳的选择就是逐渐降低对美元的持有量。但夏乐强调,这不是当前的“武器”,而是长期的策略调整。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余淼杰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尽管眼下他并不支持大量抛售美债,但是他认为,从长期来看必须要去美元化,加快进行人民币的国际化建设,进行更多的货币互换。当前中国与35个国家有货币互换,仍可以逐步提升货币互换的数量与规模。“一定要坚持去美元化和人民币的国际化,而第一步就是人民币的货币互换。”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在去年曾撰文指出,美国政府的债券回报率非常低,如果去除通货膨胀是负利率。美国股票市场泡沫很大,风险很高。如果中国将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当中的一部分资金可以用来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资金。只要这些项目选择好,回报率会相当高,可以实现双赢。

余淼杰对此观点表示认同,从投资收益的角度来看,美债也并非唯一的选择,对欧元、日元、英镑的产品都可以持有。“必须需要做好未雨绸缪,必须将多元配置作为一个长期战略。”余淼杰强调说。

余淼杰指出,有些国家政治风险和汇率风险不是很高,作为投资标的是比较好的,比如欧盟、日本、韩国的国债等。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鞠建东则强调,国际货币体系的改变是个渐进的过程,将“去美元化”作为一个长期策略,首先要做的就是跨境资本流通正常化,既能防范金融危机,又要保证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要常态化。鞠建东向澎湃新闻指出,全球经济已经形成美国、欧洲、亚洲三分天下的局面,但是美元主导全球货币体系,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局面在过去20年中却变化不大。“全球的经济基础已经改变,但是上层建筑未变,这当中的矛盾一直是存在的,如果上层建筑要反映经济基础的话,美元主导的局面迟早是需要改变的,但是现在还没有可替代的选择。”

赞一下
(13)
81.3%
赞一下
(3)
18.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