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工商时报
近半个多月来,随着中美贸易战一会扬言开打,一会又露出和谈曙光,令全球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尤以美股与陆股的跌幅最为显着。
如美东时间5月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D. Trump)在社群平台推特发文,表示将于5月10日对中国进口商品调升关税至25%后,6日上证开盘后出现千股跌停,盘中更一度跌破2,800点,最终收在2,906点,跌幅达5.58%。而当周的中美双方第11轮贸易谈判一如外界预期,未能达成协议,但特朗普表示收到中国国家主席...“一封美好的信”,加上中方谈判代表谦称自己带着诚意而来,使5月10日上证开盘上涨逾1.5%。当日接近中午时分,因美方调升关税措施即将生效,令市场再转谨慎。不过,午后传出中国国家队进场护盘消息,使陆股在下午盘展开反扑,最终大涨收市。
5月13日中国展开反击,宣布将自6月1日起对美国进口商品提高关税,令道琼指数开盘急泻逾500点;但隔天特朗普又称美中贸易战是“一场小争吵”,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也说,中国同意继续进行相关讨论,使当日金融市场大多收涨。惟美东时间5月15日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禁用对国安构成危险的电信设备,中国网通大厂华为亦在黑名单之内,陆股再度下修,而5月20日美方又表示提供华为90天豁免期,似乎愿意给予谈判空间。
自特朗普推文以来的短短两周时间里,中美两国及全球金融市场之所以像坐云霄飞车般急升急跌,主要是受到市场“预期”贸易谈判破局,会导致中美双输的后果,进而拖累全球经济,遂促使股市下跌;反之,如双方谈判有正面消息,则预期经济有望转好,又令股市回升。
问题是,这种源于对经济后势的“预期”,难以触及贸易战的问题核心,反而易如在主人身旁追前跑后的狗儿般,白忙一场。若想理解当前中美贸易谈判角力的成因,则必须从中美两国在国际舞台上─地缘政治与贸易规则主导权,现今座落何处切入。
就国力演进历程而言,二战以来,美国一直是国际政经秩序的主导者,也是地缘政治走向的操控者与最后仲裁者。然而,近20年中国在经济上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在亚太区域的影响力亦渐增。...上任后,更进一步部署属于中国的全球性战略及建立新的国际规则,推动一带一路、亚洲基础建设投资银行、中国制造2025、人民币国际化皆属于此,再加上积极拉拢非洲、东亚、东欧等新兴市场国家、在南海争端等地缘政治议题上的强势态度,使中国从一方之霸,朝向新全球霸权宝座迈进。
可想而知,此举当然会威胁到位居“现状强权”(status-quo power)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任内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即直接点名中国与俄罗斯俱为战略竞争对手,亦是意图改变印太格局、动摇美国的核心利益的“修正主义强权”(revisionist power)。
再就贸易规则的主导权观点来看,于2001年进入WTO后的中国,挟其庞大劳动力、低劳动标准及环保标准的优势,扮演世界工厂角色,更跃升为全球最大出口国及第二大经济体,以量变导致质变之势,成为拥有国际贸易优势的“现状强权”。在不公平贸易操作及资本帐管制下,中国出现巨额贸易顺差,尤以对美贸易为然,且在累积大量外汇准备后,中国更试图透过贸易优势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甚至拉拢沙国在上海证交所发行人民币计价石油期货,挑战美国的态势愈见明确。
于是,在自保与维权─确保现有的地缘政治主导权不被弱化、夺回贸易活动与规则主导权的考量下,对中国大掀贸易战,便是美国在全球承平时期的最佳与唯一选项。既要藉此缩减美国对中国长期的贸易逆差,也希望重塑美国身为国际经贸规则主导者的绝对强势地位。
易言之,由于中美两国都积极争夺地缘政治与贸易规则主导权,使贸易谈判纵能达成协议,也绝不会是中美竞争关系的“完美句点”。
麻烦的是,原本各界多认为特朗普在对中贸易战上的暴冲与反覆无常,乃源于“个人特质”,华府政治菁英与美国大型企业必然会适当地发挥制衡力量,使局势不至于恶化。惟就当前情势看来,不只美国共和与民主两党对积极处理“中国威胁”有共识,就连美国企业的态度也默默地出现转变,许多企业巨头不再如特朗普上台之初,大声抨击其强硬的贸易政策,反而稍稍配合政策做出相应的决策调整,而近日Google呼应特朗普的华为禁令,表示将中止与华为的合作即是一例。
因此,即使不少人认为中美贸易战达成协议仅是时间问题,不必对双方当前看似刀刀见血的角力与拉扯太过悲观。但只要美方坚守国际政经秩序主导者地位的意念不变,中方问鼎全球政经强权的雄心不改,未来数十年中美关系冲突与转变仍难避免,而当前的贸易战纵能谈和,恐怕也只是换个战场或作战手法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