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平洋是这样一个地缘政治样本,即某大国在弱小国家内部稍微施以援手,就可以辐射周边并形成规模性的影响力,从东南亚到非洲,从拉美到东欧,莫不如此。
美国无法容忍中国在南太平洋无所顾忌地施展拳脚,副总统彭斯在APEC期间做了演讲,他表示:“美国的投资不仅仅在这里增加,还在整个印度-太平洋地区迅猛增长,很多年来,中国利用美国从中获利,这样的日子应该结束了。”
两年以来,华盛顿方面频繁使用“印太”这个概念取代过去常用的“亚太”,这个术语的转变集中说明了美国力求在南亚、东南亚联合对中国有敌意的国家,对抗中国势力在以马六甲海峡为中心的原“亚太”区域的不断扩张,当然“印太”也明显有抬高印度的意思。
特朗普政府节衣缩食拿出了60亿美元的资助发展中国家计划,这个数字显然无法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万亿美元相提并论。与此同时,五角大楼右翼在台湾问题上故意把局面搞得复杂化,与中国有领土争端的越南和马来西亚,一度和美国也走得很近。
尽管美国已经全方位感受到中国崛起带来的挑战,但去年的APEC会议上,大国的最高领导人独缺特朗普,他只是派出了一位全权代表。
也许彭斯的到场意味着该地区的权力结构真该逐渐发生变化。菲律宾,这个美国军事盟友的总统杜特尔特认为,他的国家目前仍处在美国的军事保护之下,但中国已经控制了南中国海:“在他们的控制之下,中国就在这里,无论你承不承认这就是现实,美国和其他国家都应该领悟到这点。”
杜特尔特是正确的。美国如今面对的较量,和他们之前在中东、加勒比地区和南美地区的“敌人们”完全不同。但是美国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重塑了东南亚、东亚甚至欧洲,在美国的帮助下,很多国家从二战的废墟上建立起来并逐渐变得富裕。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都维持了和美国不错的外交关系,甚至冷战的牺牲品越南现在也有倒向美国的趋势。
但不管怎样,实力逐渐增强的中国正在原有美国的地盘上不断施加自身的影响力。美国地缘政治学家卡普兰(Robert Kaplan)在《地理的报复:地图告诉我们未来冲突和对命运的抗争》一书中,指出“美国在东亚有反抗中国霸凌的长期盟友,在中东欧有反抗俄罗斯霸陵的长期盟友,但美国最好还是在海权和空权方面给予中国一定的让步,避免过度刺激中国”。
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2017年在La Trobe大学发表了演讲,认为中国已经准备好了自己的国际战略,而西方国家却毫无举措,所以西方世界对近几年国际重大地缘政治的一系列变化应对缺乏准备,政策也缺乏一惯性。
北京方面一直把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放在首位,2008年西方的金融危机既给了他们足够的信心,也给他们提供了前车之鉴。一场战争,哪怕是仅仅是一场冷战,会让中西双方两败俱伤,其他国家和地区也难以幸免于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