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台湾前立法院院长王金平带领90多位家族成员及全台各地王氏宗亲,到中国大陆福建进行祭祖寻根之旅。王金平此行被视为他参加国民党党内初选必须走的一步,也就是向大陆相关部门表明,自己并非“蓝皮绿骨”。毕竟,上一次王金平登陆已是27年之前。
目前,在国民党内宣布将参选明年台湾总统选举的政治人物中,王金平此行之前是唯一未与大陆涉台政府部门领导,甚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见过面的参选人。朱立伦与郭台铭都曾与...见过面,而韩国瑜则在不久前与中国大陆国台办主任刘结一会面。经幕僚的安排,王金平已于5月8日与刘结一在厦门会面。
如果再进一步拓宽范围,2020年台湾总统的潜在参选人中,现任台北市长柯文哲也与大陆涉台部门领导会过面,在两岸关系或政策上表明自己的态度。可以想象,与大陆涉台部门领导的会面,表明自己的两岸政策主张,将成为未来台湾政治人物,除民进党等寻求台独路线的人物之外,必然需要完成的步骤。
由此,也就可以看到,台湾的政治,目前已经与中美两大国的影响分不开。如果要想问鼎台湾总统,不充当两岸关系的麻烦制造者角色,那么得到中美两国的认可,便是台湾政治人物所不得不过的关。这是必须跨过的最低门槛。
这对台湾究竟是好是坏呢?或者说,该如何看待这样一种现象的出现呢?
考虑到中国大陆对台湾问题的定位,基于未来可预见的时间范围内,中国大陆实力的不变或增强,上述现象的出现,将会对台湾政治产生一种回滚或是倒退。台湾政治需要重新塑造其政治基础和发展机制。
本来,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民进党为代表的党外政治力量的崛起,以及在2000年以后实现的多次政党轮替,台湾政治在某种意义上已进入民主政治的轨道,需要的只是多加训练,习得民主政治的经验与思想。
但问题是,当前这种政治形态在塑造成型时,中国大陆尚未崛起。虽然同样重视台湾问题,但其力量远不足以对台湾形成重大影响;与当前大陆对台湾政治的渗透和影响,不可同日而语。
以今年台湾各政党的党内初选为例,明显呈现出不同的面向,并且两党内部的初选机制,似乎离民主政治越来越远,唯一的目标是赢得最终的执政权力,至于方式和手段,各有各的精彩。
民进党的党内初选主轴,主打“保卫主权”路线,竞争的是谁更有资格来捍卫、执行这一路径,而非谁更有能力治理台湾。换句话说,也就是谁更有能力实现“台独”。现任台湾总统蔡英文为了赢得连任的资格,她和支持者甚至不惜以各种手段来阻止赖清德赢得初选的可能。
相较之下,国民党则以“经济民生”为主轴,作为吸引台湾民众支持的政策路线。自2018年的九合一选举,以韩国瑜为代表的政治人物,用该路线获得成功之后,国民党集体向这一路线转变,包括近期宣布参加国民党党内初选的企业家郭台铭。
这与台湾民众的诉求相关。这一条路线除了因为台湾近年经济发展不尽人意,某种意义上也是与大陆发展的主线相响应。
但同时,也需要认识到,这一路线之所以成为国民党人的政策主场,与国民党在统独议题操作上不如民进党有关。换句话说,在统独议题或意识形态上,国民党无力与民进党竞争,因此转而开辟第二战场与之较量,争夺台湾的治理权。这很大程度上也就意味着,在政治的场域中,国民党节节败退,无力承担起影响台湾主流政治思想的责任。这也是为何诸如“一国两制”等政治议题,不被台湾多数民众所接受的原因之一。
因此,可以想象,即使国民党取得台湾的治理权,在政治领域也不可能在诸如“两制台湾”或其他政治协商方案上取得成功。但在经济或社会领域,国民党尚有能力与之一拼。毕竟,从民进党的两次执政表现来看,治理并非民进党的强项;相反,采取对抗的路线则是驾轻就熟。因此,大陆的“适时”出现,对民进党的发展本身也形成了作用,使得它能够继续发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对抗国民党威权体制时的方法,甚至其专断的治理、管理手法,也似乎变得理所当然,理直气壮了。
这样一来,如果台湾的政治基础、运转机制如果不能重新塑造,思考在中美两国政治影响力深度嵌入台湾政治的情况下,台湾政党的应对方法、各类政治运作方式,台湾政治只会在两种“极端”之间来回摇摆,无法恢复到正常的民主政治框架之下。
就当前而言,民进党对台湾政治的操弄,已经深度地绑架了其他各类政党的取向。多年来一再倡导的第三力量始终未能真正出现,台湾的中间选民或保守力量未能找到其选票的栖息之地。台湾的政治将如同台湾所处的地震带一样,在反复的毁灭与重建中循环。
作者是北京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