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胜舟:中美双方都没有失去理性,特朗普突然变脸,不会带来谈判方向和节奏的改变,但谈判细节必定受影响。
中美贸易战曙光在望,波折又生。5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在推特上宣布,从5月10日起将中国2000亿美元商品征收的关税,由目前的10%增加到25%,并威胁“很快”对其余325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开征25%关税。这一“极限压推”激起千重浪,全球市场震憾恐慌,亚太股市当日全面下挫,尤其中国股市哀鸿遍野,遭遇千股跌停的“黑色星期一”。
变脸之因:双方互探底线,均对现状过于乐观
这三天人心惶惶,消息满天飞,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其实天没有塌下来,不过是黎明前的黑暗,终点撞线前的冲刺。不妨剥茧抽丝,重点分析中美官方权威声音,可有五个基本判断:
──第十轮磋商顺利结束。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4月30日至5月1日访华,进行第十轮贸易磋商,与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会谈后,姆努钦在推特上肯定此轮“富有成效”。显然第一时间报告特朗普,所以才有5月3日他在白宫乐观告诉记者,中美贸易谈判进展“非常好”。
──中方先行试探美方让步底线。5月6日,姆努钦透露,大约90%的协议内容已确定,美国原本希望在本周达成协议(按:指刘鹤访美的第十一轮磋商)。但美方周末(按:5月3日晚)收到中方传来一份协议新草案,在一些问题上撤回了之前已协商过的表述,有可能很显著地改变双方(按:已达成)的协议。美方知情人士向彭博社具体披露,中国强制想要在华经营的美国公司分享专利技术及其它知识产权,此前已同意将修改其法律作为协议的部分内容;最新表态是不同意要求修改中国法律的贸易协议,而改以行政法规。此举激怒美国。
──美方强硬反击试探中方底线。据彭博社报道,莱特希泽认为中国在修改法律问题上出尔反尔,背弃谈判过程中已做出的部分承诺,他感到愤怒,并向特朗普汇报。特朗普拍板变脸,请读者注意没有翻脸,在推文中给出的理由是“进展缓慢,他们(按:中方)试图重新谈判”。大概率是借题发挥,对中国再多咬一口、狠咬一口。
有新加坡、中国学者分别接受新加坡《联合早报》采访时分析,“这是两国法律文化和行事方式非常典型的冲突”,“行政监管指令其实比修改法律更管用、更具效率,……对美国更显诚意”。笔者并不认同。法学常识是“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国务院颁布的行政命令或行政法规,必须服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以行政手段更改法律,不能说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
──中方默认抛出新的立场。在5月7日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记者提问“有美方官员(按:指莱特希泽)批评中国在一些实质性承诺上的立场有所倒退,你对此有何评论?”外交部发言人回答:“谈判本身就是讨论的过程,双方存在分歧很正常”。试图轻描淡写中方的立场变化,只限于“讨论”和试探,并没有付诸行动,暗指美方小题大做。
──双方都对现状过于乐观。中方敢于先行试探美方底线,美方敢于强硬反击中方试探、且反向试探中方底线,重要原因是都认为一季度经济明显好于预期,自认为底气更足。特朗普敢变脸,主因是4月26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的一季度GDP增速初值为3.2%,大幅度高于市场预期的2.5%;他还固执地认为征收关税对美国更有利,他占据绝对优势。
中国敢先试探,也是认为最艰苦的底谷已过。4月17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初步核算,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4%;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认为,“一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好于预期,开局良好”,不仅没有再提“六稳”政策,反而再提“坚持结构性去杠杆”,“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协议目标:方向节奏不变,细节必然有变
美国想多揩油,中国想少放血,都试图实现本国利益最大化,都无可厚非。幸运的是双方没有失去理性,都展示了达成协议的足够诚意和灵活性。特朗普突然变脸,不会带来谈判方向和节奏的改变,但谈判细节必定受影响。
──双方没有谈崩、更不愿谈崩。特朗普5月6日在宣布加征关税的推特上,清晰表明“同中国的贸易谈判正在继续”,没有激进表态“中断谈判”、“转身走人”,反而抱怨“进展缓慢”。对华鹰派莱特希泽同日表示,两国贸易谈判仍将继续进行,中国代表团将于周四和周五访问华盛顿。中美开打贸易战,必然中方损失更大,但中方忍耐更强、更久;特朗普谋求连任,必须先有漂亮的政绩和经济数据向选民交差。
中国表达诚意更充分。在5月6、7、8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的反应温和克制,对美方突然变脸没有谴责,反复强调和解释“加征关税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希望美方能同中方共同努力、相向而行”,“中方团队正在准备赴美磋商”,“中方不回避矛盾,对继续磋商具有诚意”,“争取达成一个互利双赢的协议”。全是救火、灭火的立场和语言,更没有排除中方为达成协议、恢复原有承诺、适当再让步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