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浩:中美的贸易协议远非中美“终局”(2)

时间:2019-05-07 08:0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从中长期来看,贸易协议的实际意义很小,两国的核心竞争力仍然将决定两国的实力对比,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中美都有意无意将经济增长的重心转向本国市场,这意味着两国经济增长对于世界经济的外溢效应将更加有限且定向。

但经济增长“向内”的同时,金融市场的互通却又成为两国联系的纽带,某种程度上,这样的纽带可能意味着冲突不会无限升级,因为两国需要保持某种力量平衡来维系金融市场的稳定。

从中国来看,面临着本币贬值和资本流出的压力,中国需要通过开放金融系统和金融市场来吸引外资流入,来稳定自身的国际收支平衡,而从安全角度考虑,中国必须保持较高水位的外汇储备,而这些外汇储备的绝大多数仍然要有美元资产的形式存在。因此,人民币虽然难以大幅度升值,但大幅度贬值似乎也不是可选项。但如果要吸引外资流入,就必须要给外资合理的流出通道,这样就自然造成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因此必须要对本国的金融体系进行相应的升级,利率市场化是必要的选项之一,但有管理的资本账户可能是必选项。如何平衡“资本管制”和“合理流动”,将是未来几年最难啃的骨头之一。

对于美国来说,为本国的利益集团创造更多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是一个现实且关乎根本利益的战略。与以往相比,美国的利益更加侧重以金融行业为代表的服务性行业。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往往需要在金融开放方面作出让步,因为这根本上也符合美国的利益诉求。但从更加长期的利益上来看,美国不仅希望中国能够放开金融市场准入,更重要的是允许金融资本的自由流动,同时允许美国金融机构能够对接中国广大的富裕群体。然而,不得不提的是,美国国内的对华鹰派势力的崛起,又多少会导致中国富裕群体的反感和警觉。

总体来说,在金融开放的议题上,中美有共同的需求,但却又各自不同的侧重点,这根本上来说,中美金融生态的互相融合又难以避免,贸然给中美关系施加压力,又容易给金融系统带来压力。

因此,即使贸易协议达成,中美之间的根本利益不同会导致两国对这份贸易协议的不同解读,比如说在资本账户开放的问题上,中方会倾向于表述为正在逐步开放,但美方很可能会责难管制仍在。市场也会因此而“无法清晰思考”,最终只能转而交易一些更加简单直接的议题。而在未来的执行上,相信会有更多的问题和摩擦出现,中美因此而产生的争端则难以避免。但一旦争端升级伤及经济以及金融市场,两国又有让争端降温的诉求。这样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只能表明中美之间的竞合仍然是“进行时”,谁也不能轻易言胜。而中美目前的谈判僵局,只是中美双方不愿意过早退让的一个现实反映而已。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赞一下
(9)
69.2%
赞一下
(4)
30.8%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