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点 港澳突搜
华尔街有一句顺口溜“Sell in May and Go Away”,而香港股民的经验之谈更绝:五穷六绝七翻身,即起码要到7月才应该入市买股票。
本来,香港股民担心香港资深艺人郑少秋在4月底又有新剧上映,“丁蟹效应”重现“缸”湖(香港股市另一名称为金鱼缸)。但过了一星期仍未见异样,大家放下心头大石之际,比他更厉害的人物上场了,这就是美国总统特朗普。
特朗普突变脸,宣布对部分中国商品关税从10%加至25%,对股市带来极大震荡。港股昨日曾跌逾1100点,其后跌幅减少,但收报也跌871点,跌幅近3%,成交额急增至1372亿港元(238亿新元),增多近一倍。
一直以来,香港股民的传统智慧都是看淡5月,今年还要加上一项“信不信由你”的风险因素——丁蟹效应,令所有股评人都拉响警号,早早就提醒股民:“小心!小心!”
所谓“丁蟹效应”,源于“秋官”郑少秋1992年演出股灾电视剧《大时代》。剧中他主演以沽空期指致富的角色丁蟹,经历了从坐拥财富逾50亿,一下子变成负债过百亿的转折,最后带着四名儿子从交易广场天台跳楼自杀。
其后,由“秋官”主演的多套电视剧在播放期内,均适逢港股暴跌。近20年来,每当“秋官”有任何作品亮相,市场都会将跌市与其联系起来,故又称为“秋官效应”。
里昂证券分别于2004年及2012年,就“Adam Cheng Effect”发表报告。其中,2004年的报告统计了1992年至2003年数据,共九套郑少秋主演的剧集上演,期间恒生指数最大跌幅介乎0.1%至24.5%,平均最大跌幅为12.2%。
2012年的报告则指出,自《大时代》播出后,每逢“秋官”剧集播放,七成时间恒指都会下跌,加权平均跌幅为6.6%。
里昂证券报告中更加入了“悲惨评分”(Tragic score),指出剧集结局愈悲惨,恒指的跌幅就愈大。
但近年“秋官效应”似乎威力减退了。最近两套电视剧包括2018年的《将夜》及2012年《心战》,恒指在剧集大结局时竟录得升幅。
无论如何,参考过去20年的5月份恒指表现,共录得14次下跌,即跌多升少,出现下跌概率高达70%。其中,2012年5月由于希腊的欧债危机,恒指更大跌11.7%,跌幅为过去20年最大。
另外,2000年5月恒指也急跌5.2%。 起因是科网泡沫爆破,多支美国科网股明星如思科、戴尔等,突然涌现大量沽盘,引发恐慌性抛售,导致当年4月恒指单月跌10.8%,5月份再跌5.2%。
证券分析员认为,就算不理会“秋官效应”,单从数据上分析,即使今年5月份港股不会出现显著下跌,也倾向横行偏软,投资者须早作防备。
这一轮“丁蟹效应”由“秋官”主演的电视剧《诡探前传》,于上周一(29日)在Viu TV首播掀起。但港股就只在3万点上下徘徊,分析员这时候普遍预测,中美贸易谈判可能会有成果,美国也不加息。
于是,上周郑少秋出席活动时被记者问到有否担心“丁蟹效应”再现,他爽快回应:早已破诅咒了!更明言大市应该会升,他本人也有买蓝筹银行股来收息。
星展银行财资市场部董事总经理王良享也指出,“五穷月”未必会出现。他说,当恒指在介乎2万4500至2万7000点的升浪时,没有太大的成交支持,因此相信基金配置港股比例并非很高,令后市值得看好。
谁知,今年“丁蟹效应”没有打沉港股,5月份的头几天也看不到“Sell in May”现象,偏偏这时候特朗普来一次“突袭”,那些“看好”或“看横行”的人,全部都输了。
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在立法会财经事务委员会上分析,目前不会知道中美的贸易谈判能否谈妥;即使贸易问题可以谈好,中美两国在科技及5G等方面,仍会充满矛盾。
他说,早前港股表现是反映了市场假设中美很快达成协议;一旦谈判破裂,将对全球金融市场影响很大,调整风险也很大。
《大时代》剧中的丁蟹为人冲动、横蛮无理、躁狂,头脑简单,但诸多理论、自以为是,自认为对得起天地良心和对人正义,实际上却做尽伤天害理的事;他说话时满口仁义道德,其实强词夺理,是令人畏惧的角色。
看看现实中的特朗普,似乎比丁蟹更横蛮无理啊!所以,大行也应该发表一份“特朗普效应”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