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香港01 撰文:叶德豪
法国时间上周一(15日)傍晚7时左右,作为法国民族历史象征的巴黎圣母院突然起火,正在准备于8时发表全国演说回应“黄背心运动”(gilets jaunes)诉求的总统马克龙,马上决定取消讲话,携妻赶赴现场。
此时此刻,巴黎街头尽是满脸震惊、担心的人群,有人祈祷,有人观望,有人唱圣诗,寄望灾难不会降临在这座有856年历史的圣殿。
晚上7时50分,圣母院自十九世纪中叶以来环视巴黎市中心、重750吨的木制尖顶,在熊熊烈火之中陷落,巴黎也在惊惶氛围进入黑夜。此时,马克龙已赶至现场,走在圣母院钟楼前的人群中,神色凝重。
随后,他对着镜头在圣母院烈火映照“光之城”巴黎的夜色中,向国人宣告:“圣母院在燃烧,我明白法国人民的悲痛和震撼。不过,今晚我还想说希望仍在。我们应该感到骄傲,因为我们在八百多年前建成这座大教堂,经过这么多个世纪,我们见证其成长、改进。今晚,我在这里庄严宣示:我们会一起把它重建起来。”
较早前还在准备如何回应黄背心运动的马克龙,此时当然想藉国难当前之局,呼吁全国团结。然而,“黄背心”革命之火自去年11月17日开始点燃,至今已焚烧近23周,每周六仍有数万人在法国各地上街示威。这一场火,马克龙真的能扑熄吗?
全国大辩论?未熄黄背心之火
去年大规模爆发黄背心示威后,马克龙除了取消引爆示威的燃料税外,还实施提高最低工资等一系列总值近100亿欧元的派钱政策,望能平息民怨。
至本年初,黄背心运动虽然势头稍减,却示威不绝,马克龙只好在1月中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全国大辩论”,希望收集法国各地民众意见,为“国家重新与民订约”;两个月以来,马克龙更亲自参与,到各地与民众进行每次长达数个小时的市公所式面对面问答大会,试图一改其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的“富人总统”形象。
3月15日大辩论正式结束,全国地区性民众大会累计超过一万场,而政府收集的意见也接近200万条。此时,马克龙的民望亦有所回升。根据多项民调,其支持度由去年12月的20%左右,回升至靠近30%,与黄背心运动爆发前的水平相若。
另外,根据法国媒体LCI在3月中进行的民调,支持黄背心运动的法国受访者已由去年12月初的68%高位,大幅回落至49%。由此可见,马克龙这一场全国大辩论,在公关层面上可算为自己扳回一城。
然而,这只是短暂的喘息。马克龙的民望目前仍只得他在2017年5月上任之初的一半;另外,根据法国研究机构Elabe在4月初公布的民调,有79%受访者认为大辩论无法解决法国的政治危机,而认为大辩论是成功之举则只有6%,总共63%人仍保持中立或观望态度,认为大辩论是一场失败的人则有31%。
这31%受访者大概就是今日黄背心运动的死忠份子,难怪大辩论结束翌日的周六,巴黎会迎来自去年以来最暴力的示威场面,而“大辩论是大废噏”(Le grand debat, grand blabla)的黄背心口号更是随处可见。
随着大辩论公关剧目的闭幕,马克龙下一步如何走,将成为他能否重新团结法国民众,推行其改革大业的关键。
马克龙扑火?冀洗刷精英痕迹
眼见全国大辩论“走到人民之中”的策略小有成果,马克龙当然是乘胜追击,意图一举扫清自己的精英形象。他原订在上周一晚发表的全国演说,正是其纾缓民情的下一步,岂料碰上圣母院大火而被迫取消。不过,有趣的是,在法国民族团结情绪被大火鼓动起来之际,法国各大媒体也随即得到全国演说的泄密文本,将他回应黄背心的大计公布天下。
由于全国大辩论的结果不出所料地互相矛盾─绝大部分民众表示支持环保,却不愿政府为此征税;民意支持减税,却要求政府维持社会福利,甚至增加公共服务─马克龙明智地把传闻中将民意结果诉诸公投的方案搁置,转由他亲自推出一系列回应政策,并将有关回应与其一贯的改革目标连结起来,以营造他与法国人民并肩作战的印象。
除了恒常化去年底新增的额外免税额、退休金与通胀挂鈎、中产阶级减税等派钱措施之外,马克龙将在明年重新审视为他带来“富人总统”称号、在他上任之初一手取消的“财产税”,并指出财产税的取消必须符合他的改革哲学,一改他坚持不愿在此议题上让步的底线,以回应黄背心的核心诉求。
另外,针对黄背心欲加强民众参与政府决策的要求,马克龙也决定在气候及环保议题上成立“公民大会”,鼓励民众参与制订具体的改革;这说不定会成为马克龙的另一个亲民公关表演机会。同时,马克龙也承诺让民众更容易启动与地方性利益有关的公民投票,并将修改现有单议席单票制的国会选举,加入比例代表制成分,让少数群体更能在国会发声。
不过这些政策并非革命性,也欠缺新意,似乎难以为他争回民众支持。根据那份演说文本,马克龙还有一招撒手鐧─就是解散他的母校:法国国家行政学院(école nationale d’administration,简称“éNA”)。
éNA由戴高乐将军(Charles de Gaulle)在二次大战后成立,属于独立于公立大学体制的精英大学校(Grande école)系统,专门挑选和培训高级公共行政人员。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法国政府历届内阁至少有三分之一人皆是éNA校友,而包括上届总统奥朗德(Fran?ois Hollande)等多位国家元首也是éNA出身,今日的总统马克龙、总理菲利普(Edouard Philippe)也同是éNA毕业生。由此可见,éNA所象征的正是法国建制精英。
在外泄的演讲文稿中,马克龙就点明法国虽然需要精英进行决策,不过“这个精英阶层必须能够反映社会的真象”─此等言辞正好迎合黄背心不满被社会精英忽视的心态。
然而,马克龙“与人民走在一起”的策略,自全国大辩论开展以来,已被黄背心支持者质疑是公关操作。《金融时报》4月18日的社论亦批评,马克龙一举解散éNA并无助改善社会阶层流动,也没法打破法国教育中根深柢固的精英主义。他能否以同类做法争回民意,大概只是“五五波”的胜算。本年5月底的欧洲议会选举,以及来年的法国地方选举,将会是其成功与否的重大考验。
祝融之灾 成团结全国之机
此时发生的圣母院火灾,却为马克龙重新团结法国人民在其领导之下造就契机。在法国的世俗主义文化中,圣母院所代表的已非只是历史上的天主教,而是法国民族的整体。在马克龙于大火翌日发表的演说中,他对天主教、基督教一字不提,措词可谓恰如其分,却高举法国团结,呼吁人民一起“将此危难化作机遇”,并要重新寻得“使法国人成为法国人”、“团结全法”的国家方略。
他承诺会在五年之内,以作为“建造者”的法国人民,建成“更美丽的圣母院”─有法国媒体评论,法国总统任期也是五年,暗示马克龙别有所图。
马克龙一向以解决“法国40年多积累下来的种种问题”为其大刀阔斧改革的目标;面对不满的群众,他就呼吁他们不能急于求成。圣母院焚烧与重建的符号,也为他的这一套说辞提供了具体的理据。
马克龙指出,法国人“相信不能破坏的东西或许也会被毁”,又强调这种毁坏与重建之间的历史延续性是“法兰西民族”的本质。在此等言词之间,马克龙似乎是在暗指法国数十年来的福利制度、劳工保障与国家高度参与经济等“传统”,如屹立近八百五十年的圣母院般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法国人民则应该团结推行必须的改革,静待成果到来─他也特别呼吁民众“不要让自己落入匆忙的陷阱中”─以建成更美好的法国,正如圣母院在十八世纪末法国大革命中失去尖顶后,待至十九世纪中叶才得以重新建成尖顶一样。
今天亦然,在大火中轰然倒下的尖顶,仍可盼望重建过来。在重视阅读符号意义的法国文化中,马克龙此番讲话背后的意图,大概逃不出民众的法眼。然而,这一场“国难”能否成就马克龙的“911时刻”,让他执政两年之后,在黄背心民怨的熊熊烈火之中重生,且看其政治智慧与时局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