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中国的大西北问题 应付方式(2)

时间:2019-04-09 07:5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第五,整个西北地区的“泛穆斯林主义”。新疆、宁夏和甘肃等省是中国穆斯林主要居住地,尽管这些地方存在的问题不同、问题的根源不同,但都表现出“泛穆斯林化”。泛穆斯林化主要由三种力量推动。一是外部全球化,中国是全球范围内的泛穆斯林主义的一部分。近20年来,穆斯林作为一种宗教意识形态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大发展。在信息化时代,中国也被深度整合进全球穆斯林化进程之中。其二是内部政治驱动力。

在泛穆斯林主义时代,穆斯林人口的宗教认同得到了强化,甚至转变成为政治认同。无论是宗教认同本身还是基于宗教之上的政治认同,都会和世俗政治认同发生矛盾和冲突。其三是市场驱动力。这些年,中国的清真食品满天飞。尽管从商业利益的观点看,无可非议,但这种商业行为(加之社交媒体)也有效建构和传播着穆斯林认同。这不仅表现在一般社会商业层面,也表现在大学、教育和研究机构甚至政府单位。

第六,“一带”所带来的新风险。从秦始皇到明代,中国的长城文化源远流长。近代以来“长城文化”被视为是保守封闭,但现在看来需要对之重新思考。总体上说,“长城文化”是一种防御政策,意图把中国不能消化的“邪恶”力量挡在国门外。很简单,无论从宗教、民族、地缘等几乎所有因素来看,中国很难消化西边的问题。

过去几十年,在西边实行开放政策。现在的“一带”也在有效促成西边的大开放。尽管在国家议程意义上西边的开放非常重要,但也必然对大西北民族产生重大的影响。长期以来,西边几种力量此消彼长,但一旦这些力量融合起来,就会造成巨大的能量,使得中国难以抵御。

这些力量主要包括如下几个势力。一、内部的东突运动。这在过去的数十年里越来越甚。二、中东局势的影响。中东从来就是一个乱局,现在随着美国势力的消减,这个地区正在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失败国家越来越多。三、土耳其“帝国梦”的努力。

土耳其加入“北约”的失败或者“北约”整合土耳其的失败,正在促成土耳其本身的“帝国梦”。尽管现在的土耳其政府为了“方便”,和中国比较友好,但这种“友好”显然没有多大的社会基础。从社会基础面来说,中国和土耳其的冲突不可避免。四、美国西方的影响。

近代的西方和今天的美国一直把中亚视为其地缘政治的核心利益。一旦西方美国把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他们必然会把重点置于中国的大西北。五、俄罗斯的影响。中东和中亚一直是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利益。现在俄罗斯和中国双边关系良好,中国和俄罗斯在这个地区的地缘政治冲突被遏制下去,但并不能保证这种情况能够永恒。从历史经验看,俄罗斯随时都会把重点置于这个区域,从而和中国发生冲突。无论怎样,一旦这些外在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对内部的东突运动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

中国应付复杂局面的方式

中国应当如何应付这种复杂的局面?如下几个方面是可以考虑的。

西方今天在新疆问题上的所作所为自然有其不同的议程在背后。不过,中国简单的反击其实也极其无效。例如,中国说西方在反恐问题上持双重标准,但这是老生常谈,没有任何说服力,因为“双重标准”是“人性”使然。相反,中国可以根据西方提出来的问题,反思如何把新疆和大西北治理得更好。在新疆和大西北,必须把发展和反恐区别开来。

恐怖主义自然要影响发展,但必须把发展和反恐两者分离开来处理。因为反恐的需要,中国需要对少数极端分子进行管治,西方也是这么做的。不过,对其他人员(尤其是那些问题不严重的成员)需要采用其他办法。工作技术培训极其正常,帮助人们学习语言或者技术是为了个人发展,尤其是就业。但对恐怖分子和需要工作培训的这两类人,绝对不可混合在一起。这里的问题不是做不做,而是如何做的。在新疆和大西北问题上,需要更为专业化的政策。

政府需要尽快在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平等的政策。在民族地区,所有民族包括汉族在内都应当享有同等的权利。

在宗教事务上,应当尽快建立规制型政府,以便从现在的政治管治转型到法治。这方面,中国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西方名义上有宗教自由,但在具体管理方面有非常严格的规制。新加坡处理得更好。甚至中东国家本身如何规范清真寺的建设也是可以学的。

在融合政策方面,政府需要减少凸显少数民族的“特殊政策”(即优惠政策),而大大强化具有普适性的社会政策,即有利于“人人平等”的政策。社会政策最主要包括社会保障、住房、教育和就业等。这些普适性政策的推行有利于民族的融合。

在对外方面,重新思考“长城文化”。“长城文化”体现的是大西北的防御性。尽管西北的开放势在必行,但需要完全摧毁“长城文化”吗?如果这样,替代的防御机制又是什么?如何防止中东激进力量的大规模进入?如何防止上述诸种地缘政治力量聚合起来对大西北构成威胁?从这个角度来说,推动“一带”宜以在商言商为原则,如同古代,“长城文化”并没有妨碍“丝绸之路”的进行。

不管怎么说,大西北是中国半壁江山。西北的问题是人们不得不思考的大问题。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赞一下
(129)
91.5%
赞一下
(12)
8.5%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