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的大锅饭”
何为“村支书大锅饭”?就是动不动搞筹款晚宴,收取餐费,请来一些略具才艺的亲朋好友,亦或是本地艺术社团,捣鼓几个并不见得多专业,但胜在热闹的表演,然后某某协会主席进行发言,某某商会执行主席发表感受,某某同乡会秘书长表达对该竞选者的支持,随后吃着千篇一律的油腻宴会例行餐,席间各种合影,我吹捧你一句,你敬我一杯,完全复刻的国内某些地区流行的“酒桌文化”,最后再由某位有头有脸的人士升华下“支持华裔参政议政,号召积极行使投票权”的主题。
至于这慕名而来、热热闹闹的几百来宾中,多少人拥有投票权,多少人居住在其选区内,又有多少墙头草......热闹散去后,没有人清楚,竞选者似乎也不太关心,聚会的效果最多可能也就是竞选经费稍微多了一点吧。而这种“村支书大锅饭”模式,则经常被主流媒体所调侃。
其实这也不能完全怪政客,毕竟温哥华许多上了点年纪的华裔还是挺喜欢这一套的。甭管是谁,来这儿先搞个名声响亮的某同乡会/商会/协会/校友会,大家轮流分配职位,以侨领的身份抱紧中领馆的大腿,然后混个华人社区知名人士当当,再抓紧机会出口转内销,借由侨领身份回中国发展自己的生意......
总而言之,大家都是个官儿,都讲究个排面,一方面参选者想要扩大自身知名度,获得更多同胞支持,而一方面这些个社区知名人士和侨领也想借着参选者和“政界”搭上关系,好为回国谈生意多些谈资与筹码。
其实,不少华裔参选者又如何不知个中利弊,怕是也会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叹,但也有些参选者就此飘飘然,自感受到万众瞩目,于是愈发沉浸在这种层次并不算高的“村支书大锅饭”活动中,久而久之,一些其他族裔的人士变便产生了“华裔选民和华裔参选者也都不过如此”的错觉,损害的是华人政治圈整体的格调与形象。
拉完华裔的选票就完事了吗?
为什么总喜欢强调华裔身份,为什么会窝里斗,为什么会不惜拉下脸吃村支书大锅饭,终究到底,就是许多华裔参选者陷入了一个思维怪圈:自己只需要着眼于华裔选民的支持,所以便为了这一点有限的华裔选民资源抢得不可开交。
诚然,加拿大的华裔数量不少,但终究只是少数族裔,想要当选,须获得更为广泛的群众支持;另一方面,这些针对华裔选民的种种“拉票”行为,会给其他族裔带来错觉:华裔从政,只为了给他们自己人谋福利,我们都是外人。一旦有了这种印象,其他族裔选民自然吝于交出手中选票。
2018年大温哥华地区市选,华裔参选者的数量达到历史最高,最终当选人数却不增反减。而其中一名资历尚浅的H女士,在竞选过程中并没有露面于各种饭局和活动,直到最终当选成为市议员,许多人才知晓有这么一号人物。
有媒体采访H女士,问及获选感想,H女士的回答很有意思:多跟着自家党团去和当地选民面对面接触,针对该市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理解,其余的事情基本推掉,免得浪费时间。因此,即便没有参政经验,她也从不认为自己是一匹所谓的“黑马”。
不少竞选期间大张旗鼓在华裔当中高喊口号的华裔参选者,听到这样一番话,不知作何感想。
为“台独”作嫁衣裳
2017年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选时,有一位竞争力很强的华裔候选人K女士,其父亲是大温哥华地区大名鼎鼎,永远奋斗在“台独”第一线的知名社区人士,对中国大陆有着明显的抵抗和厌恶情绪,且自身影响力不小。K女士六岁随父母移民加拿大,其从政之路每一个脚印都有着父亲的汗马功劳,在过去所接受的采访中,也多次将台湾和加拿大并列为国家。虽然没有明着说“台湾不属于中国”,但政治立场已十分明显。
诚然,在加拿大选出来的政治人物,自然是为加拿大服务,不能以其是否台独来判断其是否一名适合做加拿大的政客。然而,K女士在竞选期间对于大陆背景的华裔选民极为亲近,对父亲的存在丝毫不提,而许多华裔选民在“支持华裔参政议政”的口号下,都是懵懵懂懂初次参与本地选举,对于这些过往历史自然不熟悉。
而在选举期间,为K女士上刀山下火海,辛苦卖命的,恰好是一群大陆背景的学生义工,这群义工所在的义工组织负责人为台湾人。说起K女士,这群大陆学生义工都是满眼星星,表示自己出国不久,就得到了为政治人物竞选的机会,对方又是如何亲民不摆架子,言辞间是满满的受宠若惊和憧憬。
于是,在一篇细列举了K女士在过去采访中“台独”言论的文章面世后,这群大陆学生义工成了华人社交网络上第一批冲锋陷阵的战士:
“K女士6岁就移民来到加拿大,文中这种最低级的语法错误是不可能犯的,因此一定是有心人造谣黑她,K女士如此美好正气的一个人,怎么能受到如此恶毒的攻击?”
“K女士对我们这些义工非常好,给了我们很多机会,如果她真的是‘台独’,怎么可能如此友善亲和地对待我们?”
“通篇鬼扯,身正不怕影子斜。即使K女士的父亲是‘台独’,但K女士是一个独立的人格个体,怎么能就此认定K女士也是‘台独’?”
……
总而言之,这一次事件并没有掀起很大的浪花,而除了这些大陆学生义工,还有不少支持K女士所在党派的,来自大陆的华裔社团领袖为其站台,再加上其他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K女士最终高票当选,如今还在省议会内阁混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官衔,日子过得美滋滋。
列举出这些加拿大华人参选中的种种光怪陆离的例子,并非笔者有意针对这些参选人褒贬一番,只是出于看到华裔参选人近年来热情地参政议政但成绩寥寥的惋惜和反思。有人将这种现象简单地归结为“加拿大主流政坛容不下华裔”,但其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华裔、尤其是大陆背景的华裔候选人作为政坛的新面孔还没有真正熟悉和融入北美选举的“游戏规则”中,实际操作往往略显“笨拙”和“幼稚”。
值得高兴和赞赏的是,华裔族群在北美已经从几十年前缩在唐人街只图自己营生、只求“安分守己不惹事”的状态变成了如今勇敢走到前台,摩拳擦掌准备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只要有知识、有雄心、有策略、有大局观的新一代华裔可以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懈努力,华裔群体,尤其是已经在人数上占据主流的中国大陆背景的华裔一定可以成为北美政坛越来越有声音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