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点
北京一叶
日本本周的大事是选了新天皇的年号,不少中国网民也跟着看热闹,包括得意地打脸说,日本新年号始终摆脱不了中国影响。
据日本政府介绍,日本年号5月1日起将是“令和”(日文念 reiwa),“令和”出典于日本最古老诗歌集《万叶集》,这是日政府首次从日本典籍而非中国典籍挑选年号。
日本媒体整理出,从公元645年开始效仿唐朝设立年号至今的1374年间,日本所有的247个年号都源于四书五经等中国典籍,无一例外。
中国官方的反应很得体,外交部发言人耿爽被问及日本新年号时说:“这是日本内政,我们不作评论。”
然而一些中国自媒体却忍不住沾沾自喜地呐喊:日本新年号翻不出中国如来佛掌!
他们这么说不完全没有道理。
《万叶集》成书于奈良时期7世纪晚期到8世纪晚期。“令和”取自《万叶集》第五卷的《梅花之歌三十二首》序文:“初春令月,气淑风和”。
这一卷的背景是,日本诗人、政治家大伴旅人举办一次梅花宴会,与会众人共咏和歌32首。
网民指出,上述情境同东晋书法家、政治家王羲之在公元353年为41名军政高官在兰亭作诗所写的序文《兰亭集序》相似。关键字句也与东汉发明家张衡作于公元138年的《归田赋》中的“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如出一辙。
网民也指出,“令月”的概念最早出自儒家十三经之一的“礼仪”中“士冠礼”等中国古籍;定年号的做法最早源于中国;在懂得欣赏樱花之前,原产中国的梅花,是奈良时期日本人春季首先想到的花。
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启发,即便是最古老的日本文学也可见中国文学的影子,这是客观事实。
有些中国网民因此沉浸于文化优越感,例如有留言道:“你大爷终归还是你大爷,别什么去中国化。”还有网民恶搞,以其他含“令”“和”的中国古籍编段子,把日本新年号的出处说成是“乃赐令和珅自尽”等难听的伪文学。
不过也有中国网民在留言中展示文化自信,表示不需要靠日本新年号有中国元素来感到自信。
“日本通”微信公号写道,在网上指出上述中日文学相似处的其实是明治大学山崎健司等日本学者、日本出版社岩波文库,以及多名日本网民。中国网民在留言中感叹,原来是日本网友先发现的,日本网友比中国网友还了解中国古典文学。
也有网民感慨,能把古老文化传承下来并影响整个社会才是最难能可贵的,这方面日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到底是中国网民还是日本网民先挖出“令和”的中国元素,纠正日本政府的说法,一时间也不容易考证,比谁更了解中国古典文学也未必很重要。
我认为比较有意思的是,在年号这么一个关系重大的课题上,日本网民、学者可以公开在网上唱反调,提出否定官方解读的论据,肯定中国文化的影响,而天又没有塌下来,显示了日本政府和社会的自信。
反观中国,演员赵立新前天在微博发问:“日本人占领北京八年,为什么没有抢走故宫里的文物并且烧掉故宫?这符合侵略者的本性吗?”
他为此被强烈批评,昨天道歉说:“我骨子里流的是中国人的血,我绝不会为暴徒洗地。”在国家荣辱问题上,中国人提不同意见的空间窄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