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强:“大熊猫政治学”背后筹算

时间:2019-04-01 07:43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中国聚焦

中国“两会”期间,有台籍人大代表提出个人提案,建议大陆向高雄市送赠大熊猫,促进两岸城市交流。最终能否成事?目前还有待“过三关”,可说是八字未有一撇;但在两岸“寒冬”、蓝绿“热斗”的诡谲氛围下,一向被视为保育和友谊象征的“熊猫外交”,瞬间被涂抹政治色彩,部份绿营人士更急于表态,展现其政治谋略,狠批大熊猫已成“统战”工具。但“统战”何错?大熊猫何罪?

大猫熊是中国的国宝级动物、“最萌外交官”,以其黑白相间的毛色和憨态可掬的外表,深获人们喜爱,经常在外交活动上扮演重要角色,是中国官方向友邦表示友好的重要象征,以及开拓国家软实力的支柱;而“猫熊外交”的每一个发展阶段,标示中国外交的政治新意涵。

据文献记载,中国的“猫熊外交”历史,可追溯至西元685年唐代女皇武则天垂拱元年。正值临朝称制的武则天为显天朝恩泽,向当时的日本天武天皇赠送两只大猫熊和70张熊猫皮,自此以其独特的政治性符号,架筑独特的中国“熊猫外交”大桥。但这不过是天朝宣威、行礼如仪的举措。

真正以“外交使者”身份进身国际政治舞台,始见于1941年,当时的总统夫人宋美龄向美国赠送一对大熊猫,感谢美国接济二战中的中国难民,开创以政府名义作政治性赠送的模式。

及至新中国成立,“熊猫外交”快速发展,多个友好,或欲建立友好关系的国家都获赠;而世上没有免费午餐,每一次安排都从利己出发,讲求目的、回报和政治意涵。不管形式有何演变,批准或申请赠送或租借大熊猫,都是体现两国友好关系的指标,并且印证中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影响力的邅变。

在“冷战”博弈时期,为了加强“社会主义阵营”的友好和团结,中国赠送一对大熊猫给苏联;其后,为求对中美关系“破冰”,又对历史性访华的美国总统尼克逊送出两只大熊猫,外交成效显著。在最近10多年,中国积极外交布局东南亚,泰国(2003年)、新加坡(2012年)、马来西亚(2014年)、印度尼西亚(2017年)也先后成为受惠国。

至于同属一家的港澳台,相继于1999年和2007年、2010年和2008年,基于不同理由而获得馈赠。值得说出来的是,在这边厢,港澳地区兴高彩烈迎接大熊猫到临;但在那边厢,台湾却是百般刁难,延宕了三年,待落实政党轮替后才能成事,甚至别树一帜地将大熊猫的中文说法改为“猫熊”,态度迴异,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心中有鬼、政治作怪”。

第一,大熊猫能否前往高雄、什么时候过去、由哪个省市动物园过去,除获人大常委会批准外,还要“过三关”,即国台办、中国中央林业局及高雄市议会同意才能落实。

第二,大熊猫去高雄是好是坏?不能单纯从观光利益的角度出发,当中包含了两岸关系、蓝绿角力等政治考量。面对明年的台湾大选,谁能处理好两岸关系,将能得到更多台湾社会与民众的信任,熊猫问题成为选举前哨战,后果可大可小。

第三,大熊猫既是国宝,本身也具某种程度的政治符号,可说是友善、和平的象征,所到之处都受到欢迎。刚引领高雄市由“绿地”变“蓝天”的国民党籍市长韩国瑜是明年总统选举的大热门,绿营因而全面封杀防堵。

第四,2005年连战当时担任国民党主席赴对岸展开和平之旅,带回来了一对大熊猫“团团”跟“圆圆”,便遭当时民进党政府质疑是统战工程,卯足全力去阻挠,而且一阻就是三年,待马英九接任上台后,“团团”和“圆圆”才可顺利“登台”。今次会否故技重施,惹人关注。

第五,当“熊猫政治学”碰上蓝绿角力,绿营政治人物的“统战说”“政治目的说”,均会倾巢而出,政治口水横飞。其实,大陆的一举一动,都被绿营认定为统战,统战指控被无限上纲。有台湾评论指,大陆对台湾友善,做对台湾有利的事,民进党就扣上统战帽子,认为对岸居心叵测。难道要大陆对台不友善,做对台不利的事,才如民进党的意吗?

作者是香港专业人士协会会长

赞一下
(2)
33.3%
赞一下
(4)
66.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