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714高炮”引发的现金贷监管反思

时间:2019-03-18 06:5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蔡凯龙:为何对现金贷严监管一年多后,还有如此众多超利贷现象?其根源在于,庞大无信用民众短期借贷需求无法在正规市场得到满足,被迫寻求非法地下金融。

3月15日晚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714高炮”非法网络贷款骗局。所谓714,指的是那些期限为7天或者14天的高利息网络贷款,而高炮,指的是加上高额砍头息和逾期费用,其综合年化利率高达1000%以上。

据央视报道,一位董姓女士在店铺周转出现短期资金问题时,接到了一个推销贷款的电话。对方称在他们的APP平台贷款,利率只有每个月0.6%,董女士被诱骗陆续在多个平台借款7000元,实际到账却少了30%,这部分作为服务费(砍头息)被扣掉了。随着7天到来后数笔借款还不上,董女士和她的亲友不断地接到各种侮辱性的催收电话。董女士无奈到其他平台进行借款还账,最后形成恶性循环,三个月后欠款高达50万元。央视还在报道中列出了20多种类似的“714高炮”平台。

难道是一度被严格规范整治过的现金贷“借尸还魂”,卷土重来? 

广义现金贷的定义为:短期小额无信用无场景的现金借贷。按照综合年化利率的高低,又可以把广义现金贷分为:利率相对合理的狭义上的现金贷, 利率数倍的高利贷和利率奇高的超利贷。

从央视报道的案例可以看出,714高炮,实质上就是利率比高利贷还可怕的超利贷,属于广义现金贷中的一种。

现金贷的跌宕起伏 

现金贷在中国经历了一段过山车式戏剧性的发展历史。

“现金贷”一词始于2015年2月15日,腾讯开始试运行手机“QQ现金贷”。当时现金贷却是以“校园贷”的方式开始流行的,放贷是针对学生这一涉世不深、又无经济基础的特殊群体。

从2015年到2016年的短短两年内,校园贷迅猛发展。很多校园贷利用学生的弱点,诱导学生过度借贷,利率畸高,加之使用暴力威胁等非法催收手段,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2016年8月24日,银监会发文整改校园贷。校园贷业者退出校园市场,部分转型进入现金贷。

踏着中国消费市场高速发展的东风,伴随着移动互联、移动支付和大数据风控的普及,此时的现金贷已经初具规模,成为一块令人垂涎的大蛋糕。在2017年行业巅峰时刻,现金贷规模达到万亿元。据统计,市场上有3000家以上现金贷从业者。除了从校园贷转型过来的业者外,P2P、网络小贷、电商、互联网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蜂拥闯入这个市场。

在现金贷快速发展过程中,曾经在校园贷中呈现过的弊端再次暴露出来:诱导非合格投资人、超高利率、多头借贷、非法暴力催收等问题依然严重,再次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2017年4月10日,银监会发布银行业风险防控指导意见,其中有一条专门针对现金贷,要求做好现金贷业务活动的清理整顿工作。这是现金贷首次出现在监管部门的正式公开文件中,标志着现金贷已经成为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

2017年4月17日,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关于开展“现金贷”业务活动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开始对各地区现金贷平台开展摸底排查工作。

2017年10月18日,从校园贷转型到现金贷的趣店在美上市,市值达115.12亿美元。趣店的高调上市引发全社会对现金贷的关注和讨论。

2017年12月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发布了《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对现金贷的过度借贷、重复授信、不当催收、畸高利率、侵犯个人隐私等突出问题开展严格规范整治计划。

2018年,随着监管的重拳出击,从法定利率上限、资金来源和行业准入牌照上严格控制, 现金贷行业堕入低谷。

赞一下
(5)
83.3%
赞一下
(1)
16.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