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点 蓟燕春秋
中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昨天凌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起飞,成功将中星6C卫星送入太空。这是1970年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300次发射,官方称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由“量变向质变”发展的新起点,是中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重要里程碑。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是中国火箭的绝对主力,承担了96.4%的发射任务,发射航天器总质量占中国发射总质量的99.2%。
客观地说,航天科技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进步最快、成效最明显的领域之一。
作为中国航天的拳头产品,长征系列火箭实现了从“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卫星到发射载人飞船和月球探测器,从现役运载火箭到新一代运载火箭等一系列跨越,具备发射低、中、高不同轨道、不同类型载荷的能力,运载能力和入轨精度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下面一组数字反映出长征系列火箭的快速进步:自1970年4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飞至2007年6月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鑫诺三号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100次发射用时37年,年均发射2.7次;再至2014年12月,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巴资源卫星,长征火箭第二个100次发射用时7.5年,年均发射13.3次;昨天,长征火箭完成第三个100次发射,仅用了4年多时间,年均发射23.5次。
尽管长征系列火箭也曾发射失败,尤其是2017年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第二次发射失败,让外界对中国航天的实力产生不少质疑。但长征系列火箭接近96%的发射成功率,在世界上仍属于先进水平。
而且,与前50次发射相比,长征系列火箭后250次发射的成功率明显提升。在第三个100次发射中,长征火箭共将225颗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发射成功率高达97%。特别是2018年,长征火箭年发射连续成功次数达到37次,首次位居世界航天发射次数年度第一位,并创下世界航天发射的新纪录。
官方介绍,今年中国航天将再迎高密度发射,全年发射次数将超30次,发射航天器超50颗。其中,改进后的长征五号大型运载火箭,也有望在今年7月进行第三次发射。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员会主任包为民上周说,长征五号火箭今年将再度出征,执行两次发射任务,其中嫦娥五号发射任务将实现中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技术难度大、系统复杂,是探月三期工程完成的标志性任务,研制队伍也将汲取教训、狠抓质量、夯实型号基础,确保型号任务的成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院长郝照平昨天对新华社表示,正在研制的长征九号重型运载火箭将是中国跻身航天强国的“重要支撑”。这款火箭箭体直径9.5米,全箭总长近百米,运载能力是现有中国火箭最大运载能力的5倍多,预计将于2030年前后实现首飞。
毋庸讳言,中国航天科技的进步与中国特色的举国体制有密切关系。举国体制虽然有传统计划经济的不少弊端,但也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某些优势。如果革弊兴利得当,这种体制在需要高投入、高协调、高精准但见效慢的航天领域还是颇具竞争力。
这些年中国航天打破论资排辈的弊端,青年人才挑大梁的局面蔚然成风。比如,完成中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三号核心技术攻关的,是一支平均年龄只有33岁的青年团队。不拘一格用人才也是中国航天科技进步的“秘诀”和保障。
2012年中共“十八大”后,中国航天航空培养出的人才也更多地在政坛上崭露头角。其中比较亮眼的包括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庆伟、广东省长马兴瑞、浙江省长袁家军,湖南省长许达哲、国务院国资委主任郝鹏、中国科协党组书记怀进鹏。
这些航天航空系统出身的高官,目前都是中共中央委员、正部级大员。其中,张庆伟、袁家军、郝鹏、怀进鹏还是颇具年龄优势的60后(1960年代出生),仕途被普遍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