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战争与和平:第一击和扫帚的解读

时间:2019-03-10 09:2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台湾联合报社论

蔡英文总统不愿与对岸商谈“和平协议”,但一听到吴敦义重返执政后要与对岸洽签“和平协议”,陆委会竟立刻展开修法行动,要以“双公投”箝制未来任何和平进展。她接受CNN专访,说台湾只能承受“第一击”,随即需要全世界站出来支持;而阁揆苏贞昌则引用英前首相邱吉尔之言,强调中共入侵时,将战海上、战海滩、战街道、战山上;即使只剩一支“扫帚”,他也要与对方拼命。

从“第一击”到“扫帚论”,在在泄漏了蔡政府对于台湾前途的想像。此一想像即:拒绝两岸和平发展路径,不惜引致两岸兵戎相见,让台湾陷入烽火。这么直白的表述,民进党丝毫不考虑“和平协议”的可能性,断然否定人民的和平选项,直接告诉全民:台湾要准备打仗。但对于战争的后果,蔡政府却只有一个因应方案,那是寄托于“全世界站出来”;把台湾的命运交到不确定的外国人手上。

蔡政府的表述显示,无论是表面“维持现状”的渐进台独,或“公投建国”的急进台独,都将无可避免地把台湾推向战争。这种态度,不仅符合蓝营对台独发展的推论,也符合对岸的判断。国台办前主任张志军即曾直言,“台独之路走到尽头,就是统一”;他指的是以武力解放台湾的“武统”。

在“台独将招致两岸战争”的这一命题上,蓝、绿、红三方在此出现了罕见的交集。过去,民进党与独派向台湾民众贩售迷惑性的说词,称台湾可以在国际制约下以和平方式实现台独。但在中国快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发展下,此一说法已难以为继,连蔡总统和苏贞昌都自动放弃了。

蔡、苏两人同时勾勒中共侵台情状,主要是为了操作明年大选的恐惧牌,却也自暴了残酷的事实:要实现台独,唯有靠武力。亦即,唯有“武独”一途,再无“和独”之可能。而且,“武独”也只能倚靠外国救援。但两人的观点仍有不同:蔡英文相信,台湾承受了第一击后,美、日诸国都将为台湾挺身而出;但苏贞昌的想像却很惨烈:不愿当臣民的百姓,将只剩扫帚肉身一搏。

蔡、苏两人的不同想像,正反映民进党对“武独”的天马行空。前者相信台湾得道多助,将靠着外国的救援而独立;后者却是与汝偕亡的悲壮,扫帚御敌的结局毕竟只是覆亡。蔡英文的遐想能否发生,只怕没有验证的机会;这个靠国际驰援实现的“武独”憧憬,实看不出可能性何在。至少,苏贞昌不作此梦想。

至此,人们当然要问:难道台湾连不承受“第一击”的选项都不存在吗?蔡政府承认台独即意味战争,而战争的胜利是寄望于不可寄望的外国驰援与自救扫帚;那么,人民有什么道理要追随这个愚不可及的“武独”战略?两岸“和平协议”长期以来被污名为“投降协议”,但当台独论述露出“第一击”和“扫帚”的真相时,人们能不好好想想“和平”的可能吗?

尽管“协议”二字很容易拘限人们的思维框架,但“和平”的内容和形式却充满想像空间,也是大家不能不严肃思考的事。过去三十年,两岸仅凭着亲情的渴望及交流的善意,即撑开了一段在冷战年代难以想像的和平发展时期,看到了两岸发展的偌大变化。那么,在下一个阶段,两岸除了战海上、战街道、战山上,难道没有其他可能?

蔡英文说,订定两岸“和平协议”即走向“一国两制”;她却不说,“和平协议”可能导向两岸更好的共同机会。那是因为她缺乏胸襟及远见,只想着自己当下的权力与操控国家目的,而不是念着台湾下一代更美好的未来。选择战争而不选择和平的领导人,是不值得追随的;而只想用“外国力量”及“扫帚”来御敌的政府,则是虚妄而不负责的。

赞一下
(74)
88.1%
赞一下
(10)
11.9%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