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裕明:印巴应对军事冲突危机的策略

时间:2019-03-08 09:0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作者:蔡裕明

印度与巴基斯坦最近发生军事冲突,各自一度关闭领空与机场。这起事件成为自1971年以来两国最为严重冲突事件。尽管双方的危机不会演变成为核武战争,但足以影响南亚未来的政治局势。

印度与巴基斯坦曾于2003年签署停战协议,并且也在2018年签署谅解备忘录。协议与备忘录均提及,倘若两国边境出现任何冲突,将各自采取限制行动,并授权当地指挥官利用现有的热线机制与会议解决问题。然而,两国政治对话停滞不前,使得两国并未真正落实停战协议,并且也缺少解决冲突的规范与程序、非军事区、中立的军事观察员与联合委员会等机制,减少双方片面违反停火协议的可能性,以致于在多次冲突当中仅能取决于政治意愿进行和解,而政治意愿却往往难以阻挡国内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

基辛格在《核子武器与外交政策》一书中提到,有限战争需有基本规则,藉以订定军事目标与政治目标的关系。在论理上,政治领导阶层需要订定有限战争范围,印度在进行军事空袭与边境炮击过后,并无后续军事行动。印度莫迪政府应不愿让情势恶化到除战争以外别无转圜余地。于是,印度在实施军事空袭行动后,最佳选择是转向从外交与经济层面进一步孤立巴基斯坦。

就在恐怖攻击后,印度随即取消对巴国的最惠国待遇,来自巴国货物关税增加至200%,这也意味着印度要停止与巴基斯坦的任何交易行为。再者,印度在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要求将巴国暂列灰名单中,让巴国难以获得国际贷款。

为对抗来自印度的强制性政策,巴国则选择国际联盟方式化解冲突。然而,此种国际隔离政策仍有局限,中国利用“中巴经济合作走廊”巩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巴国也对于中东地区展开巴国版的“西向政策”,寻求来自沙乌地阿拉伯的贸易投资,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也向土耳其总统艾尔多安寻求协助,美国因为阿富汗以及与塔利班和谈问题,需要来自巴国协助,让华府不愿在与朝鲜谈判无解状况下,使南亚的局势进一步恶化。

伊姆兰汗与他所属的“巴基斯坦正义运动党”(PTI)在去年受到军方支持当选总理,并且在去年国会选举中有许多抱持激进主义议员进入国会,意味着巴国难以大幅度改善与印度关系,而且PTI不太可能从喀什米尔问题退却。但是,巴国政府也不愿让危机升高,此种情势发展将会影响伊姆兰汗促进经济发展的竞选承诺。伊姆兰汗主动交还被巴基斯坦军方俘获的飞行员,并开放空域,企图改变国际形象化解此次危机,可以看到巴国政府所制订的乃是一种积极、并视对手反应的相对应战略。

尽管如此,不应忽略南亚走向较糟的可能结果。倘若印度的目的在于斩断喀什米尔境内恐怖组织与巴国三军情报局的密切关系,仅依靠空袭行动并不太可能实现此一战略目标,但却可以让巴国政府面临国际压力,要求中断对恐怖组织的支持,只是巴国向来无视于来自国际社会乃至美国的压力,也甚少正面回应此种谴责,反而会增加巴国内部反印度情绪,或加剧在印度境内的恐怖攻击行动。

(作者为实践大学高雄校区博雅学部副教授)

赞一下
(2)
66.7%
赞一下
(1)
33.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