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时报》社论
选举是国家重新决定方向的过程。过去20年台湾发展远不及80年代,内政陷入蓝绿对抗僵局、两岸沦入敌意恶性循环、民间投资持续萎缩、庶民生活日益艰困,让人忧心忡忡。今天的台湾,已经不是一般性的改变所能够满足,而必须打破框架,拆除围墙,有更大的突破。
学理上,两党制比多党制更容易产生“稳定”的政府,有利于决策与效能,藉由政党轮替,选民可以决定“换轨”,给执政党权力,让在野党监督,在朝在野都必须兢兢业业,争取选民支持。但台湾政党轮替三次,两党努力相互制衡,每一位总统都在掌声中上台、讪笑中卸任,政府表现却愈来愈令人失望,主要原因是蓝绿对抗,而且两党实力太接近,让冲突对抗更严重,朝野心结越结越深。
陈水扁时代朝小野大,国民党在立法院占多数席位,民进党政府动辄得咎,难以大刀阔斧推动建设与改革。但马英九与蔡英文第一任期都是多数执政,并未能带领台湾脱困。尤其蔡英文是民进党首次“完全执政”的总统,还是以极大幅度差距胜选,让国民党气若游丝,但她上任后,民进党完全暴冲,很快就丧失社会的信任,蔡英文第一任期,声望低迷直追扁马后期。
原因在于,台湾“两党制”的发展,养成社会“立场重于是非”的政治文化,只要是同党同志,昧着良心也要护航,他党政策就鸡蛋里挑骨头,“逢0必反”。民进党执政后的暴冲,就在于完全执政后,偏执于自己的想法,又欠缺自律基因,终于在短短不到3年的时间,跌落谷底。
要打破这样的僵局,公民自觉非常重要,这也是我们主张跨越蓝绿“无色觉醒”的理由。柯文哲以“墨绿”身份当选台北市长,上任初期对马英九、郝龙斌多有批评,但对两岸关系有自己的看法,民进党偏离民意时,也没有去护航。4年任期克服万难,沪台双城论坛持续不断;卡管,柯文哲质疑“是哪个白痴决定的政策”;民进党鼓动两岸对抗,柯文哲说“实力不够,大小声会被笑”。
柯文哲并非没有缺点,他不重礼仪、言行粗鄙、对下属苛薄、没有核心团队,这些都不是政治首长所应该有的特质。但柯文哲能打破蓝绿框架,民意支持度居高不下,民进党不服气,提名姚文智参选,结果姚文智自己被边缘化。
非典型国民党韩国瑜崛起,让我们看到另一种“无色觉醒”的希望。传统国民党居庙堂之上,以父权思维、宫廷语言,加上财经、科技专家管理,成功治理台湾超过50年。民进党崛起,渐渐掌握话语权,加上网络新世代开始拥有投票权,国民党未能与时俱进,仍用旧思维、旧语言与社会沟通,终于酿成太阳花学运,并造成2016年选举崩盘,再次失去政权。去年九合一选举,韩国瑜无党产奥援,凭一己之力,善用网络沟通工具,深入草根接地气,从争取基层农渔民支持出发,掀起席卷全台的“韩流”,成为另一种“无色觉醒”的典范。
柯文哲与韩国瑜的崛起,代表选民逐渐成熟,但这只是开始,说明选民有意摆脱传统蓝绿的思维。去年,高雄选民认同韩国瑜说“高雄人不欠民进党”;今年,台湾一位跨越蓝绿,不被国民党、民进党传统统独思维绑架的非典型政治人物呼之欲出,或可称之“无色总统”,期待由他来带领台湾突破困境。
要产生这样一位无色的总统,需要的是人民能不被政党绑架,拥有超越党派的智慧,需要的是人民的“无色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