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城南
前几天,华中科技大学凭借“武汉地铁2号线是#华中科大最牛校车#”喜提热搜,新开通运营的武汉地铁2号线南延线,有5个站可到华中科技大学:
“珞雄路站到了,请到华中科技大学紫菘小区西十二楼的乘客在此下车”;
“华中科技大学站到了,请到华中科技大学的乘客在此下车”;
“光谷大道站到了,请到华中科技大学东九楼的乘客在此下车”;
“佳园路站到了,请到华中科技大学韵苑学生公寓的乘客在此下车”;
这还没完,等十几站过后……
“下一站青年路,有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乘客可以在本站下车。”
“武汉关山口男子职业技术学院”这波操作着实秀得人只能高喊666,但来自遥远东北的吉林大学笑而不语,“这算啥,长春315路公交车连接吉大南北两校区,那就跟我们学校班车似的。”
虽然说“大学之大,在于大师,而不在大楼”,但是各个大学们扩建起来却都毫不手软,同城内先扩建、没地方了再往同省、更甚至跨省开分校……据不完全统计,中国985高校共计38所,但这38所高校,已经运行和拟建的校区达到140个。
这就导致很多人明明报的一个学校,却不得不两地分居,谈着比异地还异地的恋爱!更重要的是,这些“分校区”和“分校区”、“分校”和“分校”之间,也都不太一样。
part.1 同校也得异地恋
号称“世界很小很小,吉大极大极大”的吉林大大大大大大学,江湖上还流传着许许多多关于它的段子:
高中哥们六人结拜,高考约定报考同一所大学,六个人都考上了同一所大学,老大去了吉林大学,老二去了吉林大学,老三去了吉林大学,老四去了吉林大学,老五去了吉林大学,老六去了吉林大学……从此他们分开了。
坐拥前卫校区、南岭校区、新民校区、朝阳校区、南湖校区、和平校区等6个校区、8个校园,使得吉林大学在长春处处可见。
第一次听说“美丽的长春坐落在吉林大学中”,还以为只是个夸张的手法,后来到了长春,才知道真的是写实,而且,还谦虚了……毕竟,长春都没有6个区,可是吉林大学有6个校区,在路上问人“吉林大学怎么走?”,要是不具体到某个校区,能直接把人问懵了。
少数能跟吉大相抗衡的,大概就是山东大学了,“一校三地,八个校园”。(不过这里面,威海校区相较剩下几个有些不同,上流君会在第二部分讲到)。和吉林大学一样,在济南问路人“山大怎么走”也很无解。而且,不像长春在平原上一马平川,山大的8个校区,光是地形风景都有很大不同:中心、洪家楼、趵突泉等几个校区在市区,兴隆山校区荒凉得独处郊外,威海校区有山有海,青岛校区一年到头风呼呼地刮,把“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的风”都刮成了网红。
北京寸土寸金,大学扩建更是很难在原址附近,于是,就有了昌平沙河高教园区。中央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交学院、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等都把新校区定在了这里。
不过,由于2009年才有第一所学校入驻,直到现在这儿都极其荒凉,一大片一大片的玉米地,据说有不少人刚来之后,都“悔不当初”地哀叹:“我要不要复读重新回去考一个?”自己在央财的同学说,还能看到有人在放羊,一群一群的……
北京理工大学的萌新们,刚入学往往被分配到良乡校区,两年之后才会回到本部。所以如果作为北理工大一新生的你,爱上了大三大四的学长,那么可能得从南六环的良乡校区,跨越到北四环的本部,纵横10环只为见爱人一面。
之所以会有这么多校区,主要都是因为高校扩建的浪潮。像前面提到的吉林大学和山东大学,它们都是整合了周边许多不同类型的学校,变身成了“巨无霸”。但学校虽然能在组织层面上兼并,却没法在地理空间上完成合并,只能分布在不同的地方,形成不同的校区。
因为只是校区扩建,所以学费、师资之类的,都是一样的,是名副其实的分校区。
part.2 这些分校区不是那么“表里如一”
除了上面这些,还有一类“分校区”,它们与本校不仅地理位置不同,在招生分数线等其他方面也有所不同。
比如刚刚提到的、身处威海的山东大学(威海),还有距离不太远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它们的录取分数线也和本部有一定差距,不过这些年,这个差距跟本部已经越来越小了。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的毕业证和东北大学一样吗?”,同样是让很多学生关心又懵逼的问题,挂着“分校”的名字,总让人心慌慌,怕影响到未来找工作或者考研深造。
以往确实有区别,但因为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自己比较努力,再加上东北大学本校在评比中略有下滑,从2018年开始,毕业证上则不标注“秦皇岛分校”字样了,分校的校徽校歌也逐渐与总校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