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咏红:围堵华为升级中 美国频频出招

时间:2019-02-08 07:4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美国声声警告的“华为威胁”究竟是真实存在,抑或只是想象?(路透社)

早点  北看记

华人新年的前一周,中国副总理刘鹤1月28日飞抵华盛顿为化解中美贸易战做关键努力。迎接他的是美国司法部宣布以23条刑事罪名起诉华为、其两家子公司和首席财务官孟晚舟。

在那轮举世关注的贸易磋商后,中美双方都释放谈判取得进展的正面信息,美国总统特朗普还宣布将在短期内与他的“朋友”——中国国家主席...会晤以进一步磋商。这些积极的信号刺激了外界对贸易战和平收场的期望,但美国围堵中国华为也丝毫没有手软,反而愈演愈烈。

也是在美国司法部以“23条”刑事罪起诉华为的前后,美国国务院官员游走于德、法等欧洲国家首都,并会见欧委会和北约国家官员,施压其欧洲盟友将华为阻绝在5G网络之外。有不具名的美国官员并对彭博社称,如果盟友无视警告,美国可能采取行动做出回应。

学界有识之士早已指出,中美贸易战的背后是科技战,在5G网络建设这个具体课题上,双方准军备战的本质更一览无遗。5G的意义远不止于网速提升,5G加上人工智能将构成现代生活和全球贸易的骨干,连接世界各个智慧城市,而控制网络者还能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更改、复制数据或改变数据传输的路由。如果用戏剧化语言表达,那就是得5G者得天下。

美国一向担心,中国在5G网络中插入“后门”,窃取外国情报和进行网络攻击。不过,美国拿不出证据证明这一点,这让人质疑美国只因在5G领域技不如人,就祭出非市场的手段打压华为,所谓的网络安全不过是个借口。

美国声声警告的“华为威胁”究竟是真实存在,抑或只是想象?《纽约时报》不久前提出“新的红色恐慌”(Red Scare),抛出这个问题。报道引述美国官员说,在中国企业制造的设备和软件中寻找“后门”是错误的,寻找特定高管与中国政府之间的联系也是错误的,真正须要关注的是中国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界线正在消失,中国政府可以要求企业配合国家的情报工作需要,这才是关键。

言下之意,美国无须提出证据,只要证明中国企业可以被国家利用来窃取情报,就是封杀华为的充分理由。这个逻辑看起来有些强词夺理,不过考虑到国家信息安全的极端重要性,美国有疑虑也不无理由,虽然其手段引人非议。

由此观之,过去一年来中美摩擦所包含的几个层面都十分清楚:第一层是贸易严重失衡;其次是科技战与规则之争,这包含了大国竞赛,以及中国被指窃取美国知识产权、不守规则与不公平竞争的争议。而导致中美经贸摩擦往新冷战的危险方向发展,根源是美国对中国制度性怀疑。美国的批评者认为,像华为这样的中国大型企业根本不能视为民企,而是国家利益的延伸,用政治学的话语称,中国走上了“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

同情中国的学者并不认同这个名词,虽然他们多数也同意,中国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确实在增大,这与领导人的风格有关,但更与中国国家能量实际增长和长期历史规律有关。事实上,早在2006年左右,中国就从国家层面提出了大型产业振兴计划;而政治历史学的视角则说明,从古至今,中国绝大多数时候都同时存在三层资本结构:最顶层的国家资本、最底层的民间自由资本,以及国家与民间界限模糊的中间层。

上述中国“制内市场”(market in state)格局,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最新著作的主题。郑教授本人也在不同场合讲过,中国走不了西方的道路,中国是“越来越像它自己”。

这个“越来越像自己”的中国,正与世界头号大国美国发生激烈碰撞。不可否认,中国国内三层资本出现了失衡,民间资本面临被边缘化,这是有待平衡的地方。而在国际上,占据主导地位多年的美国,眼见古代那个能量巨大、包含大量国有经济成分的东方大国回归,其疑虑更可想而知。何况,尊重知识产权、决策程序透明,以及法治早已成为世界普遍主流价值,中国如果希望更平顺地对外拓展影响力,在这些方面的提升有必要快马加鞭。

眼下,中美贸易战“停火期”只剩三星期,一般认为加时谈判的可能性最大。不过,即使此轮贸易战稍停,中西方的矛盾态势也不会根本改变。中美竞赛的下一个风向标,聚焦在华为的命运上——美国能否拉拢足够盟友拉起新“科技铁幕”,其结果将书写世界格局。

赞一下
(32)
68.1%
赞一下
(15)
31.9%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