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静玲:欧洲闪得掉中美对峙吗

时间:2019-02-07 08:4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向来是全球瞩目焦点,过去2年这个论坛却成为中国和美国两强角力的擂台──中国国家主席...和美国总统特朗普分别于2017年和2018年透过该论坛表述立场。到了2019年此一趋势更加白热化,...与特朗普两人均未出席1月下旬的论坛,但仍止不住中美贸易大战浓厚烟硝味。闪避选边站的欧洲,未来这一年是否因此会更往“欧洲第一”的民粹主义道路行进,值得关切。

2018年中美关系发生最大的一项转折是,特朗普政府已不仅在其国家安全战略上把中国视为竞争对手,而是明确地把中国变为竞争对手。这一系列的发展包括了副总统彭斯对北京强烈批评、美国政府对中国出口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以及针对中国科技巨头华为采取的全球封杀行动。更重要的是,特朗普政府对华强硬政策在美国共和与民主两党、工会和军队中都获得广泛共识。

特朗普政府一直企图游说欧洲国家与美国并肩,尤其在国安领域上必须对中国提高警觉,欧洲各国未全然接受。2018年底的华为孟晚舟事件改变了整个局势,在情报资源分享、安全和信任基础的前提下,华为在欧洲连续遭封杀,过去20年在欧洲的布局正在快速解体中。

华为事件是否能够做为中美大战在欧洲的缩影呢?未必。虽然欧洲人对中国领导阶层的目标和策略越来越抱着怀疑态度,但对特朗普政府以强硬手段遏阻中国崛起,舆论多持反对立场。对于许多欧洲国家来说,中国崛起的挑战和机会是并存的,不愿意被困在中美引发的新政经冷战中。

2019年欧洲各国政府将不得不决定是否在这一新的战略对峙中与美国站在一起,或者制定自己的路线。美国对中国在亚太区域和南中国海的活动,以及对中国市场开放等批评在欧洲是获得认同的,但鑑于欧洲国家在亚太区域安全的利益有限,中国的经济利益更大,欧洲国家与美国的关切焦点不同。欧洲人担心的是中国崛起对国际法治和民主治理规范的影响。中国与16个中欧和东欧国家的“16+1”倡议经济对话,也被视为是在欧盟内部播下分歧的种子。

尽管存在这些担忧,欧洲人仍极力避免美国特朗普政府与中国的正面对抗方式。欧洲避开了白宫对中国采取单边贸易制裁的作法,而是透过世界贸易组织谈判推动改革,限制中国贴补国有企业,并对中国在欧洲收购敏感性资产进行更严格的筛选。

然而,鑑于欧洲和中国市场间存在着深厚的贸易联系,欧洲不太可能像美国一样对中国敏感行业的投资实施全面禁令。例如英国在电信企业上虽然对华为採取了不在下一代5G通讯设备合作的决定,但值此同时,英国的核监管机构却同意中国核子工业集团进入,以便推动英国下阶段的核子反应炉计划。

此外,中国和欧盟目前正在进行中欧双边投资条约谈判,欧盟可能会进一步利用美中贸易战确保中方在谈判中让步,开放更多欧洲企业到中国。欧洲各国政府同时希望让中国参与20国集团(G20),因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如果没有中国在2009年自愿提供资助,G20就无法针对下一次全球金融危机提出可靠的保险政策。

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美欧间的矛盾,从《巴黎气候变化协议》、《伊朗核协议》到北约,层出不穷,迫使欧洲重新思考跨大西洋关系。

2019年对欧洲是关键年。英国脱欧和欧洲议会选举都将影响欧盟未来的统合,发生在法国的黄背心运动则透露出了欧洲社会的分裂与不安,德法两国在2019年之始签署1963年《爱丽舍宫条约》补强版的《亚琛条约》,重新强调德法轴心同盟,不无原因。

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立场愈强硬,不想陷入困境中的欧洲寻找替代方案的动机就愈急迫。欧洲或许不会在中美间做出明确选择,但如果欧洲的自由派在今年欧洲议会大选中失利,极右或极左派兴起,欧洲在2019年步入像英国脱欧般的民粹主义将成定局。届时,欧洲恐怕会出现一个“欧洲第一”的政策,对中国的立场不免要更强硬。这对全球都不会是个好消息。

作者是资深媒体人

赞一下
(3)
42.9%
赞一下
(4)
57.1%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