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日报社论
耗资三百六十亿元的中环湾仔绕道终于通车,市民来往中环和北角,车程将由繁忙时的四十五分钟大缩至仅五分钟,工程历经多番波折及延误才得以落实,是本港差不多所有大型基建工程的写照,并且预示正在构思或进行中的其他大型工程面对的问题。
这项由构思到完工共花了逾三十年时间的工程,连接上东区走廊,不但大减市民行车时间,而且可以减轻上环与湾仔之间的塞车情况,令不使用这条绕道的车辆也受惠。
全长四点五公里的绕道,约八成路段为隧道,路政署还首度在行车隧道内安装空气净化系统,每小时可处理五百四十万立方米汽车废气,容量相当于二千九百个标准泳池,料可消除八成悬浮粒子及二氧化氮,不但是全球规模最大,而且在铜锣湾避风塘堤岸的排风口,更设计成美轮美奂的“摇曳风帆”,成为维港新地标。
绕道既节省行车时间又环保,还为维港增添“景点”,政府亦因绕道落成,中环一带不再大塞车,而得以推动三隧分流,以减轻红隧及其出入口一带交通挤塞,只是由于要大加红隧和东隧收费,面对议会与公众的阻力,不容易成事。
延迟落成 流失经济效益
当初顾问公司研究三隧分流,建议的私家车收费变动是红隧和东隧加至三十元,西隧降至五十元,可是到今天的方案,已经要红隧和东隧加至四十元,更加难令私家车主受落,要是绕道早点落成,隧道费加幅不如今天建议般大,虽然不能担保一定行得通,至少可以略减阻力。
可惜的是,这条曾经构想在二○一○年竣工的绕道,由于种种因素拖延,要到今时今日才能落成通车,除了因为海底石质比预期复杂,又发现有历史价值的沉船,要停工打捞,主要障碍是填海引发的连场司法覆核官司,以及保育团体反对填海的连场行动,结果施工日期一拖再拖。
拖延的结果,是中环一带的交通日益挤塞,来往中环与北角的行车时间,由塞车初期的十五分钟延长到今天的四十五分钟,不但无法进行三隧分流,而且浪费大量驾车人士的时间,当局估计,绕道通车可以年省四千万行车小时,可见每延迟一年浪费行车时间之多,损失经济效益之大,实在很不值得。
工程拖慢近十年,亦导致成本大增,超支七十九亿元,幅度逾两成,成为跨境设施之外,本港最昂贵的已落成行车隧道工程。
大型基建 续阻挠处处
这些问题,并非中环湾仔绕道独有。同样涉及湾仔填海的港铁沙中线,亦一度因有关司法覆核官司而蒙上不明朗因素,再加上其他原因,包括施工擅改图则和擅剪钢筋风波、宋王台一带发现古迹等,亦令落成时间一拖再拖,以及超支严重,令沿线居民迟迟未能受惠,并且间接影响日后靠沙中线疏导人潮的启德体育园工程进度。
本港现时不少大型基建,以及开拓土地建屋计划,都受到种种阻挠而进度缓慢,尤以跨境基建为然,高铁和港珠澳大桥香港段的落实过程,更是波折重重。至于新界东北新发展区等大型建屋计划,亦是拖到最近才正式向立法会申请首期工程拨款。
此外,机场饱和危机早现,但是第三条跑道,亦花了不少时间,至于明日大屿愿景,可以提供大量住屋和发展第三个商业中心区,亦因面对填海争议,料将举步维艰。
大型基建面对重重阻挠,严重延期,不但令成本开支大增,而且拖慢改善住屋和交通需求,直接影响民生,而经济发展亦因为蹉跎岁月而被连累,可悲的是,这种情况竟已成了常态,政府和社会必须努力将之扭转,香港才可以快步前行。